公司是国内领先的“一站式”生物试剂和技术服务平台,一方面,新冠对于公司的业绩影响正在出清,公司单23Q2 季度收入增速转正;另一方面,公司不断推进CRO 技术能力的提升和规模建设,同时充分利用全球营销网络发力,积极拓展服务范围。公司有望凭借自身优势,不断增强全球市场竞争力,我们认为公司非新冠业务中长期保持高速增长确定性强。综上,我们给予公司2023年45 倍PE,对应目标价为105 元,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单季度收入增速转正,多因素扰动盈利能力。公司2023H1 年实现营业收入2.92 亿元,同比减少2.31%;归母净利润1.36 亿元,同比减少29.42%;扣非归母净利润0.81 亿元,同比减少46.77%。单季度来看,公司Q2 实现营业收入1.35 亿元,同比增加9.59%;归母净利润0.52 亿元,同比减少33.34%;扣非归母净利润0.31 亿元,同比减少46.84%。随着公司新冠相关产品影响逐渐出清,公司23Q2 季度收入增速转正。
盈利能力方面,公司2023H1 毛利率为79.56%,同比下降8.50pcts,毛利率下降主要系公司2023H1 高毛利的新冠相关业务下滑幅度较大(2023H1 新冠业务收入同比下降45.95%);此外公司对技术服务及常规试剂业务投入加大以及公司扩充销售和研发团队,同时存在厂房的折旧增加——公司2023H1 净利率为46.40%,同比下降17.82pcts,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25.87%/19.32%/13.12%/-12.12% , 分别同比变化+6.88/+6.47/+5.28/+0.98ptcs(累计变化+19.61pcts)。
非新冠业务稳健增长,CRO 技术服务订单持续高增。分产品来看,公司2023H1非新冠病毒相关业务(常规业务)收入2.34 亿元,同比增长22.32%,单季度来看,2023Q2 非新冠病毒相关业务(常规业务)收入1.20 亿元,同比增长22.19%,2023Q2 新冠相关业务(非常规业务)收入0.15 亿元,同比减少40.18%。
分业务来看,2023H1重组蛋白收入1.33 亿元,同比增加1.37%,毛利率87.18%,同比下降2.75pcts;抗体收入0.69 亿元,同比下降32.82%,毛利率88.88%,同比下降7.25pcts;CRO 服务收入0.70 亿元,同比增加49.87%,毛利率58.77%,同比下降11.07pcts;培养基收入0.14 亿元,同比增加1.63%;基因收入0.05 亿元,同比增加18.45%。在CRO 技术服务业务领域,公司2023H1签约订单金额增长率为30.39%;重组蛋白领域,公司成功开发上线多个针对抗体药物和细胞治疗药物研发的靶点膜蛋白产品,成功建成VLP、detergent 和Nanodisc 三大膜蛋白表达技术平台,为困难蛋白的成功研发提供技术保障;抗体业务领域,依托已有的杂交瘤、噬菌体文库、单B 细胞分选、beacon 四大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确立了全面、高效的成药性抗体开发策略,成功完成多株磷酸化修饰抗体的制备工作,初步具备产业化开发内源性磷酸化检测抗体的技术能力。
国内外市场布局稳步推进,产品矩阵持续拓展领跑行业。全球布局方面,公司2023H1 境内收入1.07 亿元,同比增长2.00%;境外收入1.85 亿元,同比减少4.64%——在国内,公司的苏州子公司为承接业务做好全面准备,已完成细胞库检测与病毒清除验证的方法学建立与验证工作,并积极开展“符合标准的CNAS、CMA、GLP 质量体系”建设,已于5 月份获得CMA 认证,并于8 月初完成CNAS现场审计,目前已经具备承接细胞库检测与病毒清除验证服务的能力;泰州子公司稳定运行,在承接重组表达服务业务的基础上,开始开展抗体研发和CRO服务业务;增设成都分公司及武汉分公司,形成以北上广为重点、武汉分公司覆盖中部地区、成都分公司覆盖西南部地区的整体中国市场布局。根据公司公告,在国外,公司位于德克萨斯州休斯顿的北美实验室(C4B)建设也在按计划有序进行,公司预计该实验室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将投入试运营,为北美本地客户提供重组表达服务,并成为下一阶段海外CRO 服务市场开发的主要支点。
此外,公司坚持自主研发,不断拓展试剂产品种类——据公司公告,2023 年上半年,公司继续聚焦主营业务,坚持自主研发,新增上线蛋白、抗体等各类生物试剂约900 余种,持续为全球的药品研发企业和生命科学研究机构提供高质量的生物试剂产品和高水平的技术服务。
风险因素:公司新产品研发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贸易摩擦带来的风险;公司境外业务经营风险;公司产能扩张的风险;应收账款坏账的风险;汇兑损失风险。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考虑到公司常规业务稳健增长,未来业绩有望持续复苏,我们维持公司2023-2025 年EPS 预测 2.33/2.78/3.50 元,现价对应PE 分别为38x/32x/26x。我们参考可比公司(诺唯赞、百普赛斯、昭衍新药、奥浦迈等)2023 年平均30 倍PE 估值(Wind 一致预期),其中剔除昭衍新药(昭衍新药根据其业绩预告23H1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约70.4%到80.4%)可比公司2023 年PE 估值(Wind 一致预期)平均为35 倍,考虑到公司是国内领先的“一站式”生物试剂和技术服务平台,一方面,新冠对于公司的业绩影响正在出清,公司单23Q2 季度收入增速转正;另一方面,公司不断推进CRO 技术能力的提升和规模建设,同时充分利用全球营销网络发力,积极拓展服务范围。公司有望凭借自身优势,不断增强全球市场竞争力,我们认为公司非新冠业务中长期保持高速增长确定性强,给予公司2023 年45 倍PE,对应目标价为105 元,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