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发布2022 年报及2023 年一季报,2022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0 亿元,同比增长19.22%,实现归母净利润0.62 亿元,同比下降18.15%;2023 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0.85 亿元,同比下滑17.59%,实现归母净利润0.07 亿元,同比下降55.72%。
2023Q1 汽车营收预计下滑18%,军工业务有所拖累。2022 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30.22%,同比下滑4.34 个百分点,其中Q4 毛利率为31.92%,同比增长1.33 个百分点,环比增长3.72 个百分点。业务拆分来看,2022 年汽车业务录得毛利率30.67%,同比下滑5.66 个百分点,主要系原材料上涨及疫情影响下的产能利用率下滑。期内,公司新能源紧固件业务录得销售收入4211.3 万元,我们预计金属+塑料件结合的产品会是未来新能源车的产业趋势,预计公司新能源业务未来可以达到30%的占比,公司新能源业务毛利率预计较传统燃油车高3~5pct。需要指出的是,公司期内完成对于军工板块的正式布局,其军工子公司成都新月实现营收3002 万元,净利润352万元(合并口径5~12 月),此外,公司出于审慎角度对资产减值科目进行了较大额度的计提,我们测算,剔除减值、业绩补偿及军工业务的影响,汽车相关业务的利润约为0.55 亿元。
新工厂产能放量,汽车+军工助推业务协同。产能分布来看,公司无锡工厂在2023年进入产能爬坡周期,公司将聚焦于高附加值产品的导入,并借助新工厂的自动化设备实现技术降本;公司镇江工厂将于2023Q3 建设完毕,并于2024 年投产,将进一步扩大公司产能。新业务布局来看,公司注重加强与主机厂的合作力度,在新能源汽车项目上取得多个重要突破,包括新能源换电组件项目、新能源底盘与车身用连接紧固件项目、电控系统紧固件项目等。此外,公司还将在蔚来汽车新项目、广汽换电项目、博世氢电池项目和动力系统等项目开发上实现突破。我们认为,公司在紧固件这个细分赛道拥有较强的研发及制造能力,汽车+军工业务协同将实现稳健成长。
技术研发推进产能结构升级,新能源转型加速。公司不断引进高端进口检测设备、研发设备等,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包括高低温交变湿热实验箱、循环腐蚀试验箱、X—射线荧光测试仪、卧式多功能螺纹分析系统、蔡司金相显微镜、JOMESA 清洗度测试系统、托纳斯CN 车床等,用于研究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的金属材料、冷加工技术、热处理、表面处理等研究。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8/1.33/1.47 亿元,EPS 分别为0.84/1.28/1.41 元,市盈率分别为26.52/17.47/15.82 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新业务开发节奏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