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第三方独立加工商,出货量高速增长。公司定位于打造独立第三方前驱体加工商,客户结构丰富且优质,在LG 体系主供地位稳固的同时,在宁德、SK 等头部电池厂商供应体系内份额拓展顺利。2020 年公司三元前驱体国内市占率22%,位居国内第一。
广阔天地大有可为,技术优势助力高速成长。根据我们测算,到2025 年全球三元正极前驱体需求量将达到146.69 万吨,未来五年CAGR 达到38%,对应市场容量将超过千亿元,按照单吨0.6 万元左右净利润来测算,对应的行业利润规模达到90 亿元。目前正极距离技术天花板尚且具备距离,技术仍在高速迭代更新,公司持续大力投入研发,研发费率同业领先,研发实力受到客户广泛认可,借力行业快速发展和市占率提升双重促进,公司未来出货量预计保持高速增长。公司产能建设不断加速,截至2020 年底合计产能规模13.5 万吨,预计2021 年底达到22.5万吨,公司规划到2025 年产能规模达到50 万吨,持续高速扩张匹配市场需求。
加速布局资源和回收环节,补齐上游资源短板。随着技术进步里程焦虑和能量补充焦虑将逐步趋于缓和,成本将愈发成为行业的关注重点。公司布局规划了贵州循环、湖南循环和天津循环三大循环基地,预计年底循环冶炼产能将达到8 万吨,并投资建设印尼3 万吨红土镍矿火法冶炼项目,加速延伸上游冶炼环节,保障供给稳定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成本。
根据我们测算,如果从红土镍矿冶炼到硫酸镍冶炼环节全部打通实现自产,单吨三元前驱体毛利可以提升1.5 万元-1.8 万元,对应毛利率可以增厚15%-17%。此外公司发力进军电池回收领域,未来将进一步丰富原材料来源。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1 年/2022 年/2023 年三元前驱体和四氧化三钴出货量分别有望达到15.5 万吨/22 万吨/33 万吨和2.5 万吨/3 万吨/3.5 万吨,对应归母净利润9.79 亿元/16.34 亿元/23.98 亿元,以2021年6 月23 日收盘价计算,市盈率为85 倍/51 倍/35 倍,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公司产能投放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