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公司实现收入3.9 亿元(-49.1%),归母净利润-0.65 亿元(-136.1%),扣非归母净利润-0.82 亿元(-150.1%)。23Q1,公司实现收入2.1 亿元(+149.5%),归母净利润0.57 亿元(+4093.7%),扣非归母净利润0.56 亿元(+3323.8%)。2022 年以来,由于疫情等因素,公司订单量和订单执行节奏都受到显著影响。
我们认为,公司电网行业业务的低谷已经过去。2023 年,随着电网行业业务的逐渐复苏,以及公司轨交、海洋等新机器人业务的发力,预计公司业务将开始恢复。结合2022 年和23Q1 财务数据,下调公司2023/24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2.0/2.5 亿元(原预测为3.0/3.8 亿元),新增2025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3.1亿元。下调目标价至42 元,维持“买入”评级。
受疫情等因素的影响,2022 年以来公司业绩承压。22Q4,公司实现收入1.6亿元(-63.8%),归母净利润-0.17 亿元(-111.4%);23Q1,公司实现收入2.0 亿元(+149.5%),归母净利润0.57 亿元(+4093.7%)。2022 年以来,由于疫情等因素,公司订单量和订单执行节奏都受到显著影响。2022 年,公司毛利率为49.7%(-6.1pcts)。虽然收入下降,但费用较刚性,2022 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为20.3%/21.5%/32.8%,同比+10.8/+11.1/+21.6pcts。
电网行业业务低谷已过,2023 年有望迎来复苏。2022 年,公司机器人/电力监测及控制设备业务实现收入1.7/1.9 亿元,同比-35.2%/-62.5%。2022 年,浙江省内/省外收入占比为52.7%/47.3%。2023 年,随着疫情影响的逐渐消除,以及宏观经济的不断恢复,我们预计电网客户对机器人的投资规模将开始恢复,也将拉动公司电网行业业务的复苏。
公司加大研发力度,布局新领域的机器人业务。2022 年,公司研发费用投入1.3亿元(+48.5%)。2022 年,在电力机器人方面,公司推出了输电线路巡检&除冰机器人、配网工程管控监理机器人等。此外,根据其2022 年年报,公司在轨交、海洋等领域的机器人产品布局也持续推进;公司已推出轨交线路巡检机器人和车底检测机器人,已收获小批量订单;公司还布局水下机器人本体技术及三维声呐成像技术。
风险因素:1. 电力机器人渗透率提升速度放缓的风险;2. 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产品盈利能力下降的风险;3. 轨交、海洋机器人业务推进速度低于预期的风险。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2022 年受疫情影响,电力机器人行业承压,公司收入和新接订单都明显下降。结合2022 年和23Q1 财务数据,下调公司2023/24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2.0/2.5 亿元(原预测为3.0/3.8 亿元),新增2025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3.1 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 为24/19/15 倍。由于2023 年公司业务尚处在复苏期,我们用2024 年业绩对公司进行估值。选择拥有相似机器人业务的亿嘉和(采用中信证券研究部预测)、景业智能(采用中信证券研究部预测)作为可比公司,可比公司2024 年平均PE 估值为23 倍。综合考虑公司业绩成长性,以及可比公司PE 估值,我们给予公司2024 年25 倍PE 估值,目标价42 元(原目标价50 元),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