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2022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1 亿元,同比-49.12%;归母净利润-0.65 亿元,同比-136.08%;扣非归母净利润-0.82 亿元,同比-150.13%;主要受到国内外环境因素制约、下游客户建设结构周期性变化、部分项目招投标延后等影响,公司生产经营在短期内承压,以及公司保持高研发费用投入所致。单季度看,公司于2022Q4 实现营业收入1.61 亿元,同比-63.81%,环比+299.38%;归母净利润-0.17 亿元,同比-111.35%,环比有所改善;扣非归母净利润-0.19 亿元,同比-114.61%。
2023 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7 亿元,同比+149.54%,环比+28.27%;归母净利润0.57 亿元,同比+4093.68%;扣非归母净利润0.56亿元,同比+3323.77%。
保持高研发投入力度,积极拓展“AI 机器人+行业应用”
基于对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发展信心,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2 年研发费用1.28 亿元,同比+48.45%,占营业收入比重达32.76%。公司持续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研发,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工业场景下的分析和应用;随着人工智能训练样本数增加,公司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力不断提升,应用场景持续拓宽,已由智能电网延伸至轨道交通等领域:
智能电网:电力机器人的功能由巡检向带电作业延伸,并基于浙江省区位优势向全国市场拓展,2022 年来自浙江省外的收入占比40.19%;
轨道交通:与浙江、上海、天津、新疆等轨交专业公司达成合作,已在国内成功中标千万级轨交订单,并在中国香港、越南、新加坡等市场取得小批量订单,推动智能化产品出海;
海洋领域:布局水下机器人本体技术、三维声纳成像技术研发,突破在水下对目标物体的成像监测难题。
与浙江长龙航空达成战略合作,“海陆空隧”版图再下一城公司于2023 年3 月与浙江长龙航空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旨在促进航空领域的智能化发展,重点探索研究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创新应用。双方拟合作开展飞机牵引车盲区检测、飞机智能巡检、飞行区外来物智能巡检、飞机跑道路面病害智能检测、行李智能分拣等场景的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我们认为,此次合作有利于公司完善 “海陆空隧”智能化产品布局,推动“人工智能+机器人”在航空领域的智慧化运用,有望在新的蓝海市场建立起先发优势。
投资建议:鉴于23Q1 公司业绩大幅增长,我们调整并更新23-25 年营收为12.50/ 14.07/ 16.79 亿元(23-24 年前值10.55/ 13.86 亿元),归母净利润 2.29/ 2.88/ 3.67 亿元(23-24 年前值1.97/2.82 亿元),对应 PE 为 19.9/15.8/ 12.4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原材料价格波动/公司订单不及预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