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是国内独立第三方汽车设计及工程服务龙头,客户优质且粘性较强,国内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公司是我国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和燃油汽车全流程开发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可为客户提供全流程的整车设计开发方案。公司客户广泛覆盖国内外传统OEM 和新势力车企,2019 年公司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合计73.6%,第一大客户为本田系,广本、东本、本田技研2019年收入占比分别为16.7%、12.9%、15.5%。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①公司可以提供从整车的产品企划到小批量制造的全产业链服务。公司是国内极少数业务模块能够覆盖整车开发全产业链的独立开发企业。②公司是我国唯一具备新能源整车平台开发能力的独立汽车设计公司;③从研发团队规模、研发人员的多样性、客户质量、收入规模来看,阿尔特是国内最大的第三方独立整车设计公司。④公司已成功研发超过 200 款车型,拥有丰富的数据库支撑,建立了非常完善的研发体系,产品多样化可以给客户提供众多选择。
跟国外独立汽车设计公司(麦格纳、爱达克等)相比,公司的优势在于3个方面:①对中国文化和消费者的理解更强。②响应服务速度更快。国内汽车设计公司的机制更灵活,所有决策链都在国内,响应客户速度更快。
③设计性价比更高。国内汽车研发设计公司受益于工程师红利,成本明显低于国外。
跟国内其他对手(长城华冠、龙创设计、奥杰股份)相比,公司的优势主要在于2 个方面:①从研发团队规模、研发人员的多样性、客户质量、收入规模来看,阿尔特是国内最大的第三方独立整车设计公司(以2020年收入/利润来看,国内三家独立第三方设计公司分别为阿尔特8.2 亿元/1.1 亿元、龙创设计3.8 亿元/0.5 亿元、长城华冠1.6 亿元/-6.1 亿元,长城华冠为2018 年数据)。②公司最大的优势在于公司是国内独立汽车设计公司整车研发“交钥匙”服务的开创者,是国内极少数业务模块能够覆盖整车开发全产业链的独立开发企业,而公司的竞争对手业务主要集中在整车设计的某一单一环节,如创意设计、工程设计、样车试制等。
增长点一:大量没有汽车技术积淀的企业开始下场造车,其对第三方汽车设计公司的依赖度比燃油车巨头高很多,其对整车设计以及工程服务和平台化开发技术服务需求大幅增加。并且阿尔特可以为造车新势力单独开发纯电动汽车平台,这种订单的单体金额往往高达4-6 亿元,会给公司带来很大的业绩弹性。(2021 年第1 季度获得N 客户5.6 亿元合同、某国际品牌汽车制造公司4.21 亿元合同)
增长点二:汽车品牌增多+车型换代周期缩短+购车人群年轻化个性化时代来临,对汽车造型设计的需求大幅提升。传统车企推出新能源品牌叠加互联网巨头纷纷下场造车,汽车品牌增多、车型增多带来汽车造型设计市场的扩容。同时,随着平台化造车普及,车型迭代速度提升。此外,90后、Z 世代逐渐成为汽车消费主力,其对颜值、个性化诉求较高。以上三方面因素都将带来汽车造型设计需求的大幅提升,而公司拥有世界级前瞻水平的汽车造型设计能力,成功设计超过200 款整车车型,形成了强大的数据库和丰富的多元化的设计基因,有望充分收益,并且公司造型设计业务收入占比很高,预计在整车设计服务中收入占比30%以上。
增长点三:零部件业务从培育期进入收获期,在手订单全生命周期收入规模在35-65 亿元,2021 年开始陆续放量。公司在整车研发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核心零部件的相关技术,目前时机成熟,开始进军壁垒高利润高的核心零部件以及和新能源汽车高度相关的零部件。公司目前存量的零部件业务订单预计全生命周期总收入规模有望在35 亿-65 亿元区间,主要订单包括:①控股子公司柳州菱特V6 发动机已于2020 年7 月正式为北汽旗下越野车品牌北汽BJ80 进行批量配套,2020 年已经完成千台配套,2021 年将持续增加配套数量;②与上汽通用五菱签署的DHT 变速箱订单,预计5 年70 万台,预计2021 年年底量产;③与宝能汽车签署的EDU+双电机控制器总成订单,全生命周期20-30 万台,预计2022 年量产。此外,公司与德国大陆达成减速器产品样件定点,目前正在推进量产定点工作。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独立第三方汽车设计及工程服务龙头,具备纯电动车平台开发能力,是国内极少数业务模块能够覆盖整车开发全产业链的独立开发企业。汽车电动化和造车新势力的涌现导致行业对公司整车设计技术服务业务的需求大幅提升。汽车品牌增多+车型换代周期缩短+购车人群年轻化个性化时代来临,对汽车造型设计的需求大幅提升。零部件业务从培育期进入收获期,在手订单充沛,2021 年开始爆发式增长。
根据公司最新经营情况跟踪,我们小幅修正公司业绩,预计2021-2023 年公司实现营收14.4 亿元、23.4 亿元、35.4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75.4%、62.5%、51.3%,归母净利润依次为2.6 亿元、4.0 亿元、5.4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38.2%、51.7%、34.4%,对应PE 分别为31.3 倍、20.6 倍、15.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整车设计研发业务拿单不及预期、整车设计研发业务订单转化节奏不及预期、零部件业务产能爬坡不及预期、零部件业务客户产销量及毛利率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