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2023 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1.32 亿元(+46.8% YoY),归母净利润2.80亿元(+34.4% YoY),业绩符合预期,光伏领域硅料、硅片电源收入维持高增,高附加值半导体业务持续取得突破,单季度毛利率提升至40%以上。公司作为国内高端工业电源领域无可争议的龙头,伴随N 型电池扩产+半导体核心电源系统国产化,光伏业务有望维持稳定增长,半导体射频电源加速替代,充电桩持续放量。基于公司财报,考虑到光伏行业整体扩产节奏放缓,我们小幅调整公司2023-25 年EPS 预测至2.19/2.82/3.85 元,给予目标价71 元(基于2024 年25 倍PE),维持“买入”评级。
业绩符合预期,盈利能力环比改善明显。公司2023 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1.32亿元(+46.8% YoY),归母净利润2.80 亿元(+34.4% YoY),扣非归母净利润2.75 亿元(+41.5% YoY),其中23Q3 实现营收4.89 亿元(+52.9% YoY,+19.0% QoQ),归母净利润1.17 亿元(+36.0% YoY,+9.3% QoQ),扣非归母净利润1.16 亿元(+45.2% YoY,+10.5% QoQ),23Q3 业绩整体符合预期,光伏电源受益于硅料、硅片持续投产放量,高毛利半导体相关产品出货占比提升,带动综合毛利率环比改善3.6pcts 至40.6%。
N 型电池延续高扩产,高端电源市场国产替代可期。公司光伏电源产品覆盖硅料(还原炉)、硅片(单晶炉)、电池(PECVD/ RPD/PVD)等核心环节的高价值设备,硅料、硅片业务受益于2020 年以来的扩产周期,收入规模大幅增长,公司硅料电源产品交付周期一般在18 个月以上,2023Q3 以来收入主要来自于2022 年的新增订单,因此短期受硅料投资下行影响相对较小,同时全行业N 型硅片出货占比持续提升,大尺寸趋势进一步确立,由于N 型硅片对氧含量、少子寿命的要求更高,下游对新型低氧拉晶炉的置换需求激增,公司硅片电源收入有望维持平稳。此外,随着新型电池片技术的加速布局,“TOPCon+HJT”双线扩产给国产设备带来广阔空间,扩散烧结和镀膜环节对电源产品的质量、稳定性提出更高要求,公司持续推进高端电源在N 型电池设备的国产替代,有望加速订单突破,成为新的增长极。
订单持续增长,射频电源放量在即。截止2023Q3 末,公司合同负债12.33 亿元(+40.0% YoY),较2023Q2 末增加0.76 亿元,反映公司目前在手订单饱满,其中半导体射频电源有望加速订单突破。射频电源主要应用于薄膜沉积、刻蚀、离子注入等半导体设备,占设备成本比重约10%-20%,是等离子体设备的核心“卡脖子”环节。公司依托长期的研发投入和经验积累,深度绑定下游核心客户配合研发创新,凭借稳定的产品性能初步具备国产替代能力。我们预计2023-25 年国内射频电源产品在半导体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超45 亿美元,目前国内产品渗透率不足5%,公司作为为数不多拥有高端射频电源长期技术储备的公司,订单有望快速放量。
充电桩产销两旺,在手订单饱满。公司基于自身工业电源技术的平台优势,扩展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电源模块及充电桩/站研发及制造业务,直流桩和交流桩分别覆盖60-360KW 以及3.5-22KW 功率。目前充电桩行业进入高速增长期,公司开发的交流充电桩为国内首台通过UL 认证的交流充电桩产品,客户认可度和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充电桩在手订单饱满。公司产能扩张放量在即,我们预 计到2025 年底,公司将拥有40 万台交流充电桩和1.2 万台直流充电桩的生产能力。
风险因素:公司新业务开展不及预期,光伏行业投资景气度下滑,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公司充电桩产能扩张不及预期,工业电源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大幅下降的风险。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作为国内高端工业电源领域的绝对龙头,预计伴随N 型电池扩产+半导体核心电源系统国产化,公司光伏业务有望维持稳定增长,半导体射频电源加速替代,充电桩持续放量。基于公司2023Q3 财报,考虑到光伏行业整体扩产节奏放缓,我们小幅调整公司2023-25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4.73/6.10/8.33 亿元(原预测为4.90/6.33/8.64 亿元),对应EPS 预测分别为2.19/2.82/3.85 元,现价对应PE 分别为29/22/16 倍。结合可比公司(迈为股份、晶盛机电、捷佳伟创、奥特维、中微公司、富创精密、北方华创)2024年基于Wind 一致预期的平均PE 为24 倍,公司作为未来有望实现国产替代的高端工业电源核心公司,产品放量在即,因此我们给予公司2024 年25 倍PE,对应目标价71 元,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