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创自热蒸发液相法技术,成本与循环性能行业领先。相较于行业内大多数公司采用的高温固相合成法,公司独创的自热蒸发液相合成纳米磷酸铁锂技术在前驱体制备时不需高温烧成,仅需提供预热,后续反应由原材料自热支持,避免了固相法高温烧成时大量的能量消耗,成本优势显著。由公司液相法技术生产出的磷酸铁锂产品,循环使用次数可达6000 次以上,同时在低温性能、倍率性能、安全性及批次稳定性等方面也具有显著优势。目前公司针对核心技术成功申请了专利保护,技术壁垒稳固。
原料上涨导致行业整体盈利承压,公司有望通过液相法技术创新降本。据我们测算,原材料占磷酸铁锂正极总成本约76%,其中锂源占比最高。受到行业需求影响,2021 年磷酸铁、碳酸锂价格年初至今涨幅分别为87%/277%,给行业盈利带来一定压力。公司基于液相法工艺,于2019 年末和2020 年初申请了两项技术专利,专利内容主要包括采用锂磷铝石制备磷酸锂,采用低纯度磷酸锂制备成品纳米磷酸铁锂的方法,两项专利有望帮助公司实现向上游原材料延伸,并将高成本原料碳酸锂替换为低成本磷酸锂,降低锂源成本,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率先布局补锂添加剂,加速拓展新领域。锂电池首次充放电过程中,在负极材料界面会形成SEI 膜。由于形成SEI 膜的过程不可逆,会造成电池容量的不可逆损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可通过负极补锂和正极补锂两种预充补锂技术来弥补容量损失。公司于2020 年申请正极铁酸锂补锂剂专利,解决了传统固相法需要多次烧结、烧结反应不充分、烧结时间长、杂质含量高的问题。2021年9 月公司公告拟在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年产2.5 万吨补锂剂项目”,项目的投建是公司补锂剂产业化进程中的重要节点,将有望进一步打开下游客户市场空间,继续夯实头部企业地位。
液相法工艺打开磷酸铁锂电池回收新空间。退役磷酸铁锂电池的回收经济效益较差,未来随着大批量磷酸铁锂电池退役,电池回收问题日益凸显。公司董事长孔令涌控股的曲靖华祥(持股72.45%)主营生态环境材料制造以及废弃资源综合加工处理等,拥有多项关于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解液等处理回收的专利。据公司半年报披露,2021 年上半年公司累计向曲靖华祥采购原材料金额达718 万元,预计未来公司将加大从回收途径获取原材料的采购力度,利用液相法工艺优势,打开磷酸铁锂电池回收新空间,进一步降低公司生产成本。
风险因素: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新技术投产不及预期。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新型磷酸盐产能释放节奏加快与补锂添加剂新产品放量,以及股权激励费用在2022 年的摊销情况,维持公司2021 年盈利预测为3.7 亿元,下调公司2022 年盈利预测为8.18 亿元(原预测为9.08 亿元),上调公司2023 年盈利预测为17.93 亿元(原预测为15.11 亿元),对应2021/22/23 年EPS 预测分别为4.14/9.17/20.09 元(原预测为4.15/10.17/16.93 元),现价对应2021/22/23 年153/69/32 倍PE。公司是磷酸铁锂材料龙头,产品和技术领先、成本优势明显,深度绑定优质客户,且产能扩张计划明确。动力、储能电池增长拉动磷酸铁锂材料需求提升,随着公司新型磷酸盐正极产能释放以及新型补锂添加剂等新产品投产,公司业绩有望继续高增长,同时公司关联企业积极布局铁锂电池回收,有望打开公司长期成长曲线。参考行业可比公司估值情况,同时考虑公司新型磷酸盐正极与补锂添加剂两块新业务带来的二次成长,公司未来两年成长确定性高,给予公司2023 年45 倍PE,对应目标市值为810亿元,对应2023 年目标价908 元/股,维持“买入”评级,重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