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三季报公布,归母净利润7879 万元。2022 年10 月24 日晚间震安科技公布2022 三季报,前三个季度公司主营收入6.53 亿元,同比+42.0%;归母净利润7879.11 万元,同比+0.46%;扣非净利润7966.47 万元,同比+11.19%。负债率38.01%,投资收益129.46万元,财务费用1258.23 万元,毛利率42.61%
单季度业绩同比、环比均增长,但受疫情影响依然低于此前预期。
单季度看,2022 年第三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2.22 亿元,同比+73.45%,环比+9.72%;单季度归母净利润2415.4 万元,同比+85.53%;单季度扣非净利润2283.84 万元,同比+105.09%,环比+8.15%。
简评
疫情影响、费用上升、减值拖累公司业绩。公司产品应用在建筑工程领域,但疫情导致了部分地区发货受阻,新疆、内蒙、四川、西安等比较重要的市场区域在三季度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因此首先,是疫情对订单交付和收入造成了影响,工程类项目在夏季受高温等天气影响(7-8 月严重高温),工程进度变慢,季节性因素也一定程度上拖累了订单交付;第二,建筑工程类项目的性质以及疫情拖累,导致回款周期变长,按照会计准则进行减值处理,前三季度累计信用减值2492 万元,该减值为工程类项目性质和疫情影响导致回款较慢,后期大概率会冲回,体现为利润延后;第三,为匹配未来爆发式市场需求,公司产能大幅扩张,导致财务费用大幅上升,前三季度累计产生财务费用1258 万元,其中三季度财务费用514 万元,而去年全年财务费用近196 万元。
短期不利因素影响,行业基本面长期向好。《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落地后,各省份已经逐步理解并贯彻法规,两区八类(医院、学校、幼儿园等)公共建筑领域使用减隔震技术才能满足《条例》要求,立法空间2-3 年时间将从20 亿左右到200 亿元/年左右。
震安科技是国内减隔震行业龙头,不仅受益于政策性市场,功能性市场订单也高速增长。公司产品市占率在30%以上,是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公司提供一体化减隔震解决方案,突破了单纯生产企业的局限性,为工程项目提供减隔震技术咨询,减隔震结构分析设计,减隔震产品研发、设计、生产、检验、销售、监测以及指导安装与更换等全产业链以及全方位的整体减隔震解决方案。公司目前市占率30%以上,立足云南向全国快速扩张,全国政策性市场订单增长快速,功能性刚需市场领域不断开辟新应用场景,是公司业绩成长的又一推动力,减隔震技术解决社会痛点如机场、LNG、地铁上盖、核电设备、精密仪器、IDC、酒窖隔震(振)等,这类市场空间成熟后有望在100 亿元/年左右,空间广阔,基本面长期向好。
公司股权激励方案落地,传递长期发展信心。9 月29 日晚间,震安科技公布2022 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向激励对象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数量为168.48 万股,约占草案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约2.47 亿股的0.68%;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为每股28.27 元,激励计划总人数101 人,股票来源为公司向激励对象定向发行的本公司人民币A 股普通股股票。
市场爆发绑定人才谋定长期发展,业绩考核护航公司行以致远。本激励计划授予的限制性股票在授予日起满12个月后,且在激励对象满足相应归属条件后,分3 期解除限售,每期解除限售比例分别为40%、30%和30%;解除限售条件是考察2022 年至2024 年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以2021 年公司归母扣非净利润为基数,2022 -2024年的增长率目标值分别达到30%、95%、192.50%(即分别达到1.04 亿、1.57 亿、2.35 亿),触发值分别为24%、76%、154%(即分别达到1.00 亿、1.41 亿、2.04 亿)。减隔震市场空间爆发,公司绑定人才共同发展,行以致远;虽然受疫情及宏观经济影响,地方财政承压,公共建筑建投入速度有所放缓,但公司设定2021 年业绩基准的30%、95%、192.5%目标,年均复合增速仍超过40%,彰显了公司对未来发展信心。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
减隔震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随着社会结构安全意识的提升,行业渗透率也将大幅提升,公司成长性显著。考虑到疫情影响、地方财政投入压力、公司费用前置以及公司今年减值带来的影响,我们调整公司2022 年扣非归母净利润至1.5 亿元,预计2022-2024 年净利润分别为1.5 亿、4.4 亿、8.4 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执行不及预期;原材料大幅涨价;行业竞争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