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近日,公司发布2021 年半年报,公司上半年实现收入 3.32亿元,同比增长19.29%,实现归母净利润0.65 亿元,同比下降29.66%。公司上半年基本每股收益0.32 元。
点评:
原材料涨价造成业绩波动,盈利能力有所承压。公司上半年实现收入3.32 亿元,同增19.29%,实现归母净利润0.65 亿元,同降29.66%,盈利能力有所承压。上半年公司毛利率46.60%,同降7.79pct,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安装、运输、检测费计入成本综合所致。分产品来看,上半年隔震产品收入2.61 亿元,同增10.92%,毛利率45.25%,同降9.89pct;减震产品收入0.69 亿元,同增60.06%,毛利率50.21%,同降4.54pct。上半年公司净利率19.70%,同降13.72pct,费用率有所攀升。研发保持高投入,上半年研发费用率1.73%,同增0.45pct,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5.37%、7.09%、-1.41%,同比变化分别为1.85pct、1.04pct、-0.41pct,管理费用率增加是由于计提预估股权激励行权费用,固定资产增加相应折旧费增加,河北子公司管理费用增加。我们认为原材料涨价等因素综合导致公司上半年盈利能力有所承压,但我们认为短期因素不影响公司长期核心逻辑,仍长期看好公司在市场竞争力稳固的情况下充分受益行业空间大幅扩容。
全国性立法落地,关注立法后市场空间大幅扩容。目前主要政策内市场是包括云南在内的小部分地区,公司一大部分收入源自政策外市场,政策外市场特点是需求非强制、项目大型化和不规律,对业绩造成一定波动影响,我们认为公司的核心逻辑主要是公司领先地位稳固,将充分受益立法后全国减隔震市场空间大幅扩容。2019 年《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发布,今年“5.12”国常会通过,正式文件于8 月4日发布,且正式文件较之前的征求意见稿在实施范围、公共建筑设防要求、减隔震市场监管方面有更多利好性改进,具体请参考我们8 月4 日发布的《震安科技:管理条例正式发布,减隔震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
减隔震全国性市场于今年9 月1 日正式启动,根据建筑设计到施工周期推算减隔震需求(订单落地)将于2023 年完全释放,我们预计远期减隔震市场空间较当前超10 倍扩容。公司竞争力稳固,规模优势持续增强,有望充分受益行业空间大幅扩容。
自建+外延加速产能扩张,紧跟行业需求扩容的步伐。公司目前昆明和唐山两大生产基地,唐山一期3+3 万套产能已经建成投产,二期建设空间也已预留,唐山基地还有扩产空间,全国范围的产能布局不断加快。
公司7 月16 日发布公告拟以现金5000 万元对常州格林增资收购66.67%股权。常州格林的主要产品为大型阻尼器,其产品和公司属于同类,主要客户为国内主要核电站,投资常州格林能够加深公司在阻尼器等产品方面的技术储备,扩展业务领域,进一步补强政策外市场竞争力。同时常州格林成为公司长三角基地布局的雏形,全国产能布局逐步深化,未来将补足珠三角和西北区域形成五大生产基地。我们认为公司自建+外延驱动产能扩张持续加快,减隔震全国立法实施临近,公司产能将紧跟行业需求扩容,充分受益行业空间逐步打开,同时公司未来在西北、华北、西南、长三角、珠三角等建成五大生产基地形成全国一张网,进一步扩大规模优势,夯实核心竞争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 年实现净利润2.34 亿元、4.95 亿元和9.67 亿元,相对应的EPS 分别为1.16 元/股、2.45 元/股和4.79 元/股,对应当前股价PE 分别为97 倍、46 倍和24 倍。考虑到减隔震行业市场空间较大,公司核心竞争优势突出,业绩成长性较强,维持 “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产能扩张不达预期风险、行业政策变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