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公司发布年报及一季报:2020 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049.09 万元,同比增加49.15%,实现净利润16,071.66 万元,同比增加77.14%,扣非净利润13591.01 万,同比增长71.47%。拟每10 股派发现金红利2.24 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红利32,256,000 元,每10 股转增4股,分红比例20.02%。
2021 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1,349,200.44 元,同比增长59.24%,实现净利润2951.56万,同比增长32.44%,扣非净利润2856.36万元,同比增长29.54%。
点评:
2021Q1 营收高增长,储备人才,为行业扩容蓄力,原材料成本及费用上涨影响净利润,但行业逆境时中长期利好龙头企业。2020 年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49%/77%/71%,维持较高增长,同时产品盈利同比提升,隔震与减震产品毛利率分别提升1.13/2.71 个百分点。2021 年Q1 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59%/32%/30%,净利润增速低于营业收入原因主要有几方面:1)原材料成本上升,一季度钢材价格大幅上涨,同比去年钢材价格上涨高达30%以上,而钢材采购总金额占比较高,2)公司致力于扩大经营,储备人才,为行业扩容蓄力,职工薪酬增加及市场开拓费用较高导致销售及管理费用大幅上涨,Q1 支付给职工的现金达2708.66 万元,同比增速达96.26%。
一方面,公司目前已开始采取套期保值等措施,未来有望有效应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而带来的原材料涨价影响,另一方面,市场扩容预期确定(详请参考我们的系列专题报告),同时公司积极扩产且订单饱满,前期因扩大业务而产生的费用支出将在未来产生有效收益,进而实现费率降低、净利率提升。
现金流质量优质。2020 年经营活动产生的净流量1.2 亿,同比增加324.9%,主要由于销售回款增加所致。2021 年一季度现金流虽然流出量增加较多,但其中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增长高达227%,主要由于公司加快项目投资,购建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支出增加所致,此外,经营活动现金流中,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增加较多,一般为扩大经营所做材料购买等。
研发人员占比提高,有望进一步巩固龙头地位。研发人员数量占比大幅提高,由2019 年的43 人,占比仅9.62%,提升至2020 年的133 人,占比25.43%。同时,又设有周福霖院士工作站,高端研发人员众多。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工信部高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也是行业标准制定者,已获得授权专利74 件,2020 年新增研发项目9 项。公司凭借行业领先地位推动多项国家及地方标准制定,产品标准优势凸显,未来随着行业提质化发展不断推进,龙头优势有望愈加显著。
投资建议:
我国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防灾减灾重视度日益提升,“防灾减灾”同新能源行业一样,是确定性高的发展方向,且正在高速成长期,减隔震有望成“双循环”的重要赛道。柔性抗震技术是扩内需、提质量、利国利民的确定方向,日本等发达国家多年来应用效果良好。《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碳中和”战略背景下,减隔震技术应用能够降低钢材水泥用量,有望成为建筑业减排有效抓手,减隔震空间有望看到1000 亿以上(详请参考碳中和专题报告)。同时行业本就处于高速发展期,立法只是加速器,公司作为领先行业的绝对龙头,今年被工信部评为“单项冠军”,竞争实力凸显,具备更高附加值,上升空间较大。由于立法落地不及预期,我们下调了盈利预测,假设今年立法落地,公司产能顺利达产,预计21-23 年EPS 分别为1.74/3.5/6.88,对应PE 分别为47/23.39/11.89。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落地不及预期,基建投资大幅下滑,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