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概述
7 月29 日,公司发布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单体能量密度160Wh/kg,快充15min 可达80%,将于2023 年形成基本产业链。
二、分析与判断
钠离子电池处于导入期,成本更低,能量密度较低优势:1)成本更低,根据中科海纳数据,材料成本降低30-40%。原因:a、钠资源丰富,元素丰度排名第6,丰度值是锂元素的400 倍,且资源分配均匀。b、负极集流体可由铜箔改为铝箔。2)可快速产业化,化学性质和原理接近于锂离子电池,设备工艺、隔膜共用;六氟磷酸锂可快速转变为六氟磷酸钠。3)低温性能优异,-20℃容量保持率达到88%以上,好于锂离子电池的70%。劣势:1)能量密度低,单体能量密度150Wh/kg 左右,钠离子比锂离子体积重量更大,意味着迁移速率和能量密度都较低;2)循环次数较低,离子体积大导致在脱嵌时考验正负极材料的性能和强度。
公司技术前瞻,钠离子电池领先全球
单体能量密度160Wh/kg,为全球最高水平;常温下15min 快充可达80%电量;低温性能优异,-20℃有90%以上的放电保持率;系统集成效率超过80%;热稳定性超过国家强制标准;系统集成上可实现钠离子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集成混用,通过BMS 调配,适用更多场景。公司第一代钠离子电池有望在2023 年形成基本产业链,下一代钠离子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将达到200Wh/kg。
钠离子电池有望在储能等领域对LFP 形成有效补充相比LFP 而言,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较低,但在低温和快充性能有明显优异,在高寒高功率应用场景优势明显。若能够顺利完成产业化,提升循环次数,它有望在储能、低速电动车等对成本敏感和对能量密度要求较低的领域大规模应用。
三、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1-2023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0、141、202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0%、41%、43%,当前股价对应2021-2023 年 PE 分别为129、92、64 倍。参考 CS 新能车指数164 倍PE(TTM),考虑到公司是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卡位新技术稳固龙头地位,维持“推荐”评级。
四、风险提示:
钠离子电池商业化应用速度不及预期;锂离子电池成本降低超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