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公司发布 2020 年报:2020 年实现营收 503 亿元,YoY+10%,实现归母净利润 55.8 亿元,YoY+22%,实现扣非归母将净利润 42.65 亿元,YoY+9%。超市场预期。
投资要点:
2020Q4 恢复高增长,业绩超预期。2020Q4 公司实现收入 188 亿元,YoY+45%/QoQ+48% , 实 现 归 母 净 利 润 22.3 亿元,YoY+103%/QoQ+57% , 实 现 扣 非 归 母 净 利 润 约 17 亿元,YoY+79%/QoQ+43%,2020Q4 业绩重回高增长通道。2020Q4 公司毛利率为 28.4%,YoY-0.6pct/QoQ+0.6pct,净利率为 12.9%,YoY+3.2pct/QoQ+0.8pct , 期 间费 用 (含 研 发) 率 为 15.7%,YoY+4.4pct/QoQ+4.8pct,期间费用率环比提升情况下净利率仍环比提升,主要由于 2020Q4 计提减值损失较 2020Q3 少约 4 亿元。
2020Q4 研发费用率为 7.7%,YoY+2pct/QoQ+1.2pct。整体来看,公司盈利能力维持稳定,继续加大研发投入,管理效率维持良好水平。
地位难以撼动,出货量维持全球第一。分业务看,2020 年公司动力电池销量 44.45GWh,YoY+10%,单价 0.89 元/wh,YoY-7%,收入394 亿元,YoY+2%;2020 年公司实现储能系统销量 2.4GWh,YoY+237%,单价 0.81 元/wh,YoY-5%,收入 19.4 亿元,YoY+219%。
锂电材料业务 2020 年实现收入 34 亿元,YoY-20%,其他业务 55亿元,YoY+141%。2018~2021Q1 公司国内市占率分别为 41%、51%、50%、53%,国内地位难以撼动。从全球来看,公司 2018~2020年全球市场份额为 23%、28%、25%,连续 4 年全球排名第一。2020年公司境外收入 79 亿元,YoY+295%,收入占比达 16%。产业链地位显著,公司 2020 年底应收账款+票据为 212 亿元,占总资产比重13.5%,应付账款+票据为 313 亿元,占总资产比重 20%,彰显产业链议价权。2020Q4 公司合同负债为 69 亿元,QoQ+27%,需求持续向上。我们认为,公司全球地位难以撼动,在成本、产品性能、前瞻性研发、客户开拓等方面均处于全球领先位置。
研发驱动,产能扩张,现金充沛,强者恒强。公司 2020 年研发投入约 36 亿元,YoY+19%,费用化率 100%,研发强度 7.1%,研发人员 5592 人,占比 18%。2020 年公司折旧摊销约 49 亿元,YoY+10%,占固定资产比重为 26%,占收入比重约 10%,远高于行业水平。2020年公司资本支出 133 亿元,YoY+38%,账面在建工程 58 亿元,YoY+188%,固定资产 196 亿元,YoY+13%,资本开支维持高位。
截止 2020 年底,公司账面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资产约 730 亿元,占总资产比重 47%,短贷+长贷+应付债券合计 268 亿元。2020 年公司收现比为 107%,经营活动现金流为 184 亿元,YoY+37%,远高于利润水平,公司现金流充沛,为产能高速扩张提供保障。
深耕新能源,全球“碳中和”有力践行者。2020 年公司首次明确三大战略方向和四大创新体系,三大战略指“以可再生能源和储能为核心的固定式化石能源替代”、“以动力电池为核心的移动式化石能源替代”以及“以电动+智能为核心的应用场景”,四大创新体系指“推动材料体系创新”、“以 CTP、CTC 等方式推动结构创新”、“推动智能制造创新”以及“打造循环体系,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全球“碳中和”持续推进,公司站在时代最好的时点,同时也肩负推动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责任。2020 年底公司动力电池产能 69GWh,在建产能 77.5GWh,2025 年规划产能超 500GWh,伴随传统车厂+新势力+互联网巨头不断涌入造“电动智能互联”车行列,我们认为,公司将凭借成本+产品+技术等优势深度受益全球电动化浪潮。
维持公司“买入”评级:我们预计 2021/2022/2023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99/144/208 亿元,eps 为 4.26/6.19/8.93 元,对应 PE 分别为 82/56/39 倍。基于公司全球地位显著,技术/成本均处于领先位置,全球“碳中和”推进确定性高,公司产能积极配合需求,我们看好公司中长期向上的发展机会,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低于预期;产品价格不及预期;竞争格局恶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