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
据公司公告,公司CCF700G 碳纤维通过装机评审,具备了在航空装备上实现批量应用的条件,使公司除了现有批量交付应用的传统定型产品以外,新增一款配套航空装备用的碳纤维定型产品。
分析判断:
自主开发新品种CCF700G 纤维,产能到位准备就绪据公司公告及投资者问答披露,CCF700G 是公司2006 年开发的一款兼具 T700 级碳纤维(干喷湿纺)的高强性能和 T300 级(湿法)碳纤维优异表面结构性能的碳纤维新品种,采用的是湿法工艺。此前全球并没有湿法T700 碳纤维品种,该款产品是公司与北京化工大学并实现产业化的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碳纤维新品种,基于某重点型号研制需求,自2011 年开始CCF700G 碳纤维先后历经多个阶段多批次的取样、性能评价、评审和验证过程,于2022 年初转入装机评审阶段,具备稳定批产能力。
产能方面,CCF700G 与T800H 都是湿法工艺产品,原则上生产T800H 的产线可以用于生产CCF700G、实现两个产品共线生产。公司目前有两条线可以用于生产CCF700G 和T800H,一条是用于T800H 项目验证的工程化生产线,该线已经运行多年,如生产T800H 产能在105 吨上下,如生产CCF700G 可以有150-200 吨产能,另一条是2021 年年报中提到的将募投项目的预研线改造用于湿法产品生产的千吨线,如生产CCF700G 产能是1000吨左右,如生产T800H 是700-800 吨,目前千吨线改造已经完成,在做T800H 的等同性验证。尽管两个产品可以共线生产,但条件允许时最好的选择还是独立生产,所以后期会考虑以原T800H 的验证线用于CCF700G 的生产,而千吨线会用于T800H 的生产。
航空碳纤维全系列覆盖,新品种贡献新增量
公司按照两高一低(高强、高模、低成本)的战略,开发了T300 级、T700 级、T800 级、T1000 级以及M40J 级、M55J 级等丰富的产品线。目前,CCF700G 碳纤维已经具备了在航空装备上实现批量应用的条件,公司新增一款配套航空装备用的碳纤维定型产品,扩大了公司业务覆盖的终端客户范围,使公司成为现有航空装备全系列的碳纤维供应商。原有定型产品T300 级碳纤维方面,目前该产线完成等同性验证工作,产能增加至每年500 吨左右。据公司中报,定型纤维销售合同(合同期2022 年1 月1 日-2024 年6 月30 日)的合同执行率26.25%,该合同金额总计20.98 亿元,推算上半年完成金额约5.5 亿元,参照上半年完成进度,预计该合同有望在两年内执行完毕。据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披露,T800H 级碳纤维目前已经进入验收阶段、预计今年会完成项目验收,产品已经小批量供应;千吨线改造已经完成,为下游需求释放做足储备。M40J/55J 碳纤维已经形成批量,用在卫星上,年内还将建成30 吨产线,后续交付能力将显著提高。公司产品系列不断多元化,定型产品提供安全边际,新型号产品持续贡献增量,推高业绩天花板。
复材制件、无人机项目重点推进,全产业链布局进一步完善公司基于自身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全产业链优势,积极发展无人机复合材料业务,现已具备从碳纤维、预浸料供应,到复合材料制件及整机复合材料研制能力,积累了丰富的无人机制造、民用航空体系建设经验,已成功向客户交付AR500 系列无人机直升机(旋戈系列)、TP500 无人运输机、高空太阳能长航无人机等多种 型号无人机。据公司官微,公司为AR-500C 无人机(旋戈系列高原款)提供全机复合材料蒙皮、整体油箱承力结构、尾梁整体结构和层压件、封闭腔型结构件等零件的研制、生产和装配一条龙解决方案,为该系列无人直升机机身复材重要供应商。7 月28 日,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制的“旋戈”500CJ(AR-500CJ)舰载无人直升机在江西鄱阳顺利首飞。公司为该型无人机提供碳纤维预浸料、复合材料机身及零部件的研制、生产和装配一体化服务。公司复合材料制件、无人机等多个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带动公司业务向下游应用领域延伸。
C919 取证在即,静待国产化需求释放
目前C919 已经完成全部取证试飞,且据东航半年报,其计划在2022 年下半年接收1 架C919,预计国产大飞机即将完成取证,年内实现交付。据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披露,公司与下游零部件客户一起参与了C919国产化替代验证,主要产品T300 碳纤维、阻燃预浸料已获中国商飞PCD 预批准;CR929 使用T300 级和T800级碳纤维,以T800 级为主。T800G 是公司针对国产大飞机定制开发的产品,该产品兼具了干喷湿法工艺、湿法工艺的优势和特点,目前PCD 验证工作也已接近尾声。
C919 原型试飞验证机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都是进口的。预计在C919 大飞机取得适航认证后,或将开启复合材料国产化替代进程。C919 碳纤维复合材料使用量为12%左右,每架空机重量约45 吨,则单架C919 碳纤维复材用量约在5 吨。假设未来20 年可制造1200 架C919,在不考虑损耗率的情况下预计带来年均300 吨复合材料需求量。公司产品已经通过PCD 验证,预计率先受益大飞机复材国产化进程。
投资建议
公司是国内碳纤维龙头之一,拥有从原丝、设备、碳纤维、织物、预浸料到复材构制件的全产业链布局,覆盖陆海空天电各军兵种。股权激励方案给出未来三年增速的底线。公司积极扩产,业绩增长确定性强,也具有较好弹性。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 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1.72/39.39/47.24 亿元,归母净利润9.72/12.46/15.27 亿元,EPS 为1.88/2.40/2.95 元,对应2022 年9 月9 日84.54 元/股收盘价,PE 分别为45/35/29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产能建设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新产品开发的风险;竞争加剧导致价格下滑的风险;疫情反复影响生产交付的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