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三季度,公司业绩保持较快增长,受到行业需求影响,公司收入和利润增速与H1 相比略有放缓。储能领域,公司依托产品的先发优势和持续创新,在多年积累的客户资源和渠道优势上,维持国内大储、工商储及海外储能的增长势头,短期扰动下不改成长底色。充电桩领域,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日益提高的背景下,充电桩需求强劲。公司产品和渠道优势明显,海外率先突破BP 等大型运营商,开拓高盈利的增量市场;国内市场持续开拓,增长强劲。充电桩业务有望持续保持总量快速增长和毛利率的结构性提升。我们略微下调2023-2025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预测至3.54/4.73/6.42 亿元(原预测为3.68/5.04/6.84 亿元),下调公司目标价至40 元(原目标价为49 元),维持“买入”评级。
业绩较快增长,盈利能力维持稳健。公司发布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33 亿元(+85.42% YoY),归母净利润2.73 亿元(+108.44% YoY),扣非归母净利润2.59 亿元(+111.44% YoY)。其中,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31亿元(+63.43% YoY),归母净利润0.92 亿元(+45.83% YoY),扣非归母净利润0.88 亿元(+52.69% YoY)。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达到42.25%(-1.23pctsYoY),净利率达到15.62%(+1.60pcts YoY),利润率略有波动但基本保持稳定。前三季度,公司期间费用率25.1%(-3.7pcts YoY)。公司管理和销售费用率逐步下降,费用控制持续改善。在行业需求存在迟滞和扰动的背景下,公司收入保持快速增长,盈利能力维持稳健。
储能:电改推动经济性提升,长期发展机会向好。随着可再生能源渗透率持续增长,消纳需求日益提高。同时,终端电能替代持续推动用电量增长,峰谷电价差持续扩大、电芯价格持续下行,储能经济性日益提高。在保障供用电安全和降低用电成本的双重驱动下,大储持续放量,工商业储能有望迎来快速增长的拐点。公司依托电力电子技术积累,推出模块化多分支储能变流器等创新产品,解决适应多种电源接入等行业内的核心技术痛点;依托电能质量等领域的工商业客户资源积累,公司有望快速实现业务开拓和推广。同时,IGBT 等核心原材料供应持续改善,叠加盈利能力更强的工商业储能占比提升,有望从成本下降和结构性改善两方面推动公司储能业务毛利率上升。进而实现储能业务的快速增长和盈利上升。
充电桩:国内业务增长强势,海外业务快速放量。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迅速提高,大幅提高了对充电基础设施的需求。目前国内在需求和政策驱动下追求数量和单体大功率的双重提升。公司产品和客户资源优质,叠加行业高需求,有望持续实现业绩快速增长。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1-9 月,全国充电桩增长243.3 万台,保有量达到764.2 万台,车桩比2.38:1。根据Eco-movement、DOE 数据,截至2023 年8 月,欧洲、美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分别达到70.5 万台和15.1万台,前8 个月分别增长18 万台和2.2 万台,均明显超出去年全年增量。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提升,国内外充电桩行业快速发展。公司电能质量、储能等业务深耕欧美多年,依托其产品和渠道优势,快速打开市场,是国内率先实现BP 等欧美头部运营商突破的企业之一。在国内总量增长、结构性改善和高盈利能力的欧美市场逐步放量推动下,公司充电桩业务料将迎来量利齐升。
风险因素:我国电网投资不及预期;海外政策收紧风险;锂电池价格波动;原材料供应趋紧及价格走高;公司客户开拓不及预期;竞争日益加剧;公司外协加工或面临的质量风险;公司实控人持股比例降低风险。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电能质量管理业务稳健发展筑底业绩基石,储能和充电桩业务产品持续创新,海外加速布局,获得龙头大客户认可。在储能、充电桩等行业景气周期上行的基础上,叠加自身的强α,公司有望持续开启业绩增长空间。由于储能、海外项目的释放节奏波动,三季度公司收入和利润增长与H1 相比略有放缓。我们略微下调2023-2025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预测至3.54/4.73/6.42 亿元(原预测为3.68/5.04/6.84 亿元),对应EPS 预测为1.14/1.53/2.08 元。可比公司阳光电源、通合科技、英杰电气、智光电气、特锐德的10 月24 日收盘价对应的2023 年Wind 一致预期PE 均值为31.51x,考虑到公司国内大储、国内外工商业储能业务表现优异,充电桩业务快速放量,毛利率高于同业平均水平,我们看好公司超出同业的增长能力,因此在可比公司平均估值基础上略微上浮,给予公司2023 年35xPE 估值,下调公司目标价至40 元(原预测为49 元),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