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
公司发布2021 年年报及2022 年一季度业绩报告,2021 年公司实现营收22.38 亿元,同比增长87.07%;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99 亿元,同比增长142.21%。2022 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7.75 亿元,同比增长96.81%,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0 亿元,同比增长244.98%。
淡季不淡趋势延续,可供销售产品近3800 款
2021 年Q4 开始由于下游需求的逐渐疲弱及供应链的高库存水位,半导体整体景气度有所下降,但公司基于多产品多领域的布局,2021 年Q4 淡季不淡,2021 年Q4 单季度营收为7.03 亿元,环比Q3 增长13.39%,实现归母净利润2.48 亿元,环比Q3 增长29.84%。而2022 年Q1 公司延续了淡季不淡的趋势,单季度实现营收7.75 亿元,环比2021 年Q4 增长10.24%,实现归母净利润2.60 亿元,环比2021 年Q4 增长4.84%,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创下了单季度历史新高。依据公司年报,2021 年公司品全面覆盖信号链及电源管理两大领域的25 大类产品,近3,800 款可供销售的产品,2017 年~2020 年公司每年推出新产品200~300 款,使公司可销售产品数量持续增加,为公司业绩的成长提供了长期稳健的支撑,2021 年公司新产品数量增加至500 余款,增速相比前几年有所提升,广泛覆盖各个产品品类。按照产品种类来看,2021年公司电源管理产品实现营收15.29 亿元(相比2020 年的8.48亿元增长80.31%),占比整体营收68.32%,信号链产品实现营收7.09 亿元(相比2020 年的3.49 亿元增长103.15%),占比整体营收31.68%。
注重研发投入,进一步加强供应链整合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注重研发投入,研发投入逐年增加,开发并积累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核心技术与产品。截止到2021年末公司员工合计858 人,相比去年同期增加50%,其中研发人员达到602 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70.16%,较上年同期增加59.26%。2021 年研发投入金额为3.78 亿元,营业收入占比16.89%,相比2020 年增长82.55%。公司新产品的开发逐步呈现出多功能化、高端化、复杂化趋势,更多的新产品采用更先进的制程和封装形式,如具有更低导通电阻的新一代高压BCD 工艺、90nm 模拟及混合信号工艺、具备优异隔离性能的SOI 工艺、WLCSP 封装等。公司进一步加强供应链整合,2021 年晶圆代工厂主要是台积电,封装测试服务供应商主要为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和成都宇芯等。同时,公司也已开始与中芯国际、天水华天等业内知名的供应商合作,积极加强与供应商的资源整合,拓展产能,为公司长期的发展提供更完善的供应链体系。
投资建议
基于公司下游应用领域广泛,且电源管理及信号链产品加速进口替代,多领域需求依然旺盛,订单能见度相对较高,我们调整此前预测,预计2022 年~2024 年公司营收分别为34 亿元、50 亿元、65 亿元(此前2022 年和2023 年预测数据分别为26.5 亿元、34.5 亿元);预计2022 年~2024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76 亿元、15.29 亿元、19.12 亿元(此前2022 年和2023 年预测数据分别为8.03 亿元、9.87 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4.55 元、6.47 元、8.09 元(此前2022 年和2023 年预测EPS 分别为3.43 元、4.52 元),对应2022 年4 月22 日收盘价280 元的PE 分别为61.48 倍、43.26 倍、34.6 倍。鉴于公司在国内模拟IC 领域内处于龙头地位,在进口替代大趋势下,公司与国内主流品牌厂商加强合作,逐步实现模拟IC 产品的国产化,且具备足够的市场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发展低于预期、终端消费需求低于预期、新品新客户拓展低于预期、产能扩张低于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