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发布2022 年业绩预告,预计2022 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6 亿元-2.93 亿元,同比增长5%-20%;预计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3.25亿元-3.60 亿元,同比增长40%-55%。
非经常性损益致业绩略低于预期,产品结构持续改善未来可期。根据公司公告,预计公司2022 年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为-6000 万元~-7000 万元,系2022年全年外汇套期保值业务产生的浮动盈亏和银承票据的贴现利息支出;预计公司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3.25 亿元-3.60 亿元,同比增长40%-55%。根据公司业务结构,2021 年公司传统家电业务的营收占比达56.33%;2022 年在疫情干扰、地产行业不景气等因素的影响下,公司克服国内传统家用电器电机市场的竞争压力,持续加大新能源汽车电子泵、储能泵、工控电机、医疗用音圈电机、空心杯电机、激光雷达电机等产品的研发投入,提升高附加值产品的销售份额,改善产品销售结构,产品毛利率环比持续改善。预计随着疫后经济复苏以及地产政策的放松,我国家电市场将迎来景气度回升,公司家电业务业绩有望大幅提升。
政策利好叠加技术优势,新能源业务静待放量。 2 月3 日,工信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大幅提高我国车辆电动化水平,城市公交、出租、环卫、邮政快递、城市物流配送领域新增及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力争达到80%。公司在新能源汽车业务上打造“控制+微电机+精密铝压铸”的一体化、轻量化的产品体系,重点布局新能源商用车领域,充分享受政策红利。公司主打的机电一体化水泵产品已成功应用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通过电子油泵,激光雷达等高技术壁垒、高附加值产品切入上汽、蔚来等头部车企供应链;在新能源汽车电动空调压缩机控制器领域已经和上海海立达成战略合作关系。
布局机器人赛道,公司产品技术领先有望实现进口替代。 1 月19 日,工信部等十七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 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 年实现翻番,将机器人应用推广作为科技创新、行业规划、产业政策重点方向。在机器人关键零部件领域,公司可提供“空心杯电机+精密齿轮箱+丝杆”的模组产品,用于高精度机器人、航空航天、导弹制导系统等。当前,国内厂商的高端丝杆多进口自国外,而公司具备自主研发生产能力,搭配自制的、定制化的电机和精密齿轮箱,模组产品相较于其他外购部件再集成的厂商,拥有更高的精度、更低的成本。预计在政策扶持下,公司产品有望实现进口替代。
投资建议与估值:公司作为国产微特电机龙头,积极布局医疗、新能源汽车、储能、工控、机器人等领域,动态退出红海市场,有望迎来估值重塑。根据公司经营情况,我们调整公司2022 年-2024 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 年-2024 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9.95 亿元、36.97 亿元、46.49 亿元,增速分别达到2.6%、23.5%、25.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0 亿元、4.24 亿元、6.20 亿元,增速分别达到18.8%、46.2%、46.1%,维持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国产替代不及预期;家电销售量下降;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