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公司于1 月28 日发布2021 年业绩预告,预计2021 年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亏损1.275-1.725 亿,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33-1.81 亿元。
公司同时公告,拟投入50 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5 亿元),在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冶金材料加工区投资建设锂电池正极关键材料生产基地,项目用地约800 亩,建设年处理4.5 万吨金属量废旧锂电池及电极材料生产线,年产6 万吨前驱体、年产2 万吨碳酸锂、年产2 万吨正极材料生产线等。项目建设周期4 年,分三期建设。
其中,一期项目总投资9 亿元人民币(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 亿元),建设年处理1.1 万吨金属量废旧锂电池及电极材料生产线,年产1.5万吨前驱体、5,000 吨碳酸锂及1 万吨正极材料。
报告核心观点
计提:减轻LED 照明低附加值渠道端历史包袱,扩产:积极打造锂电正极材料规模化战略布局
易见,预告的一个多亿的亏损中,大头是对2017 和2018 年收购的浙江炯达和中投光电计提的商誉减值准备,一共7900 万元;信用减值约3600 万元;这两项就达到了1.15 亿左右,其他还受到期间费用同比4000 万左右的增量影响。易见,坏账亏损与商誉减值主要来源于LED照明传统渠道方向,这一方向进阶成长空间有限,在未来超频三的发展里显然不是主体,将其负面影响在这一阶段清理计提,也是为了后续主业的正常成长能够顺利在报表端体现,不再受这些历史包袱拖累。
除了业绩预告,公司在蒙自投建锂电池正极关键材料生产基地的扩产公告才是这次我们要讨论的重中之重,因为这次扩产一方面佐证了上市公司层面对锂电池正极材料这个发展方向的重视,另一方面也从成长体量上给予了可以与同行业其他优秀上市公司对比的参照。
圣比和:迈向锂电池正极关键材料的重要桥头堡圣比和是公司2018 年收购,后逐渐完成控股的锂电关键材料公司,是国内最早进入锂离子电池材料领域研究、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之一,主营业务包含废旧电池资源再生利用、前驱体产品、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和核心装备设计与制造。
在当下锂电池上游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供不应求的行业背景下,圣比和这种具备全流程闭环能力的公司将会非常具备竞争力,因为公司的上游源于废旧电池处理,而非传统锂矿,而且从前驱体到碳酸锂、正极材料等等产品都可以自主自制,基本不受上游矿材产品供给与价格波动影响。而下游电池厂商为了在缺货环境中争抢材料资源,基本都会提前预锁定产能,并且采购的预付比例都很高,因此圣比和的成长性非常确定。公司这次公告要大举投入扩增在锂电池正极材料相关领域的产能,简单估算即使仅一期项目达产后就有望新增20 亿左右的销售规模,圣比和未来的成长路径与增量迭代非常清晰。
考虑到圣比和这种回收利用模式的优越性,以及接下来在锂电材料领域的持续布局和扩产空间,包括其技术路径的可复制性,我们判断超频三哪怕仅仅只看圣比和的成长空间,以行业内格林美、中伟、容百等公司的发展轨迹为参照,上市公司当下30 多亿的市值显然被低估。
传统业务进阶:散热器件拓宽新兴应用领域;传统LED 照明逐渐收缩聚焦至大功率应用,前路仍然广阔大有可为
超频三的传统产品为PC 散热器、LED 照明及散热器件,依托成熟的散热技术和工业设计优势,公司将继续在巩固传统业务的同时积极重点开拓手机智能终端、AR/VR 的新兴散热器件(微小化、高效传导),大型服务器与算力设施、5G 基站等(工业类、高功率高热量),新能源汽车、大容量电池等(动力、储能等长循环、中高功率)的新兴散热类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公司成长边际。
公司2021 年全年业绩预告亏损,依据公司的公告,年报计提了LED 相关业务领域的杭州炯达和中投光电的商誉减值,以及针对坏账损失的信用减值,显然,公司已经充分认识到传统LED 照明业务的瓶颈,未来逐渐收缩低附加值的普通LED 照明渠道端业务,聚焦于能够充分发挥公司散热器件优势的大功率LED 产品方向,降低亏损包袱,因势利导地充分发挥公司在散热工业设计与制造方面的优势,使自身摆脱LED工程与渠道类的低附加值竞争陷阱,提升盈利能力,重回成长主赛道。
盈利预测与评级:首次覆盖,予以买入评级。通过年前的业绩预告和正极材料扩产公告,公司立足传统散热器件,逐渐收缩LED 传统照明低附加值业务,深耕5G 基站、智能终端、动力汽车、储能等新兴散热应用领域,并且以子公司圣比和为依托,将业务重点有节奏地切向锂电正极关键材料,逐渐实现对应领域的规模化战略布局的发展路径已经非常明晰。我们预估公司2021-2023 年利润分别为-1.48、0.67、1.59亿元,当前市值对应估值分别为-24.80、54.54、23.11 倍,予以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公司锂电正极材料扩产进度不及预期;(2)上下游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导致公司成长假设出现变化;(3)传统LED 照明领域业务拖累超预期,导致局部业务亏损持续;(4)行业竞争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