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薄发,有望迎来业绩兑现期的医药先进制造新秀。同和药业成立于2004年,经过十余年与日本及其他规范市场客户的合作,公司已成为我国质量管理最严格的原料药生产厂之一。cGMP、EHS 体系和项目管理能力已得到全球规范市场药企的广泛认可。
在夯实公司cGMP、EHS 体系的同时,公司也布局了极为丰富的特色原料药管线,以期抓住列汀、列净、沙班等新一轮重磅慢病原料药品种专利到期的市场机遇。展望未来,我们认为一方面随着这些特色原料药品种的专利到期,公司业绩有望从2021 年开始进入业绩兑现周期,并在较长周期内保持旺盛的增长动力。另一方面,公司依托自身强大的制造能力和完善的cGMP、EHS 体系,也有望从偏商业化阶段直接介入下游药企的供应链当中,将业务向CDMO 方向延伸,进一步打开公司的成长天花板,并支撑公司市值向中型企业迈进。
原料药业务:新品种进入密集落地周期,老品种亦有较好发展前景。多年来在研发上的高投入,让公司积累了丰富的原料药产品。在产品代际结构上,公司形成了成熟产品、已经完成研发及工艺验证的产品、在研产品的合理梯度分布。
而站在当前时点来看,我们认为公司已经进入了新原料药品种的密集落地周期,未来随着维格列汀、利伐沙班、米拉贝隆、阿哌沙班、达比加群酯、替格瑞洛等新的原料药品种的全球放量,公司特色原料药业务有望实现小基数的持续爆发。而在存量品种上,随着公司技改的完成和新产能的释放,加巴喷丁、塞来昔布等品种也有望实现盈利能力和市占率的快速提升,给公司原料药业务提供较强的拉动。
CDMO 业务:产能瓶颈打开,合规生产体系和技术优势助力长周期高速增长。
根据公司披露的医药中间体销售额判断,我们认为公司目前CDMO 业务的体量在7000 万左右的水平。虽然体量尚小,不过依托较强的商业化生产能力和良好的cGMP、EHS 体系,公司CDMO 已与国际客户达成了多个项目的合作。
展望未来,随着公司二产区一期工程的投产,CDMO 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未来业务发展的重点之一。将来随着公司产能的释放及商业化项目的持续落地,我们预计公司CDMO 业务有望在较长的周期内实现持续快速的增长,在形成二次增长曲线的同时,进一步打开公司的市值天花板。
盈利预测、估值及投资评级。我们预计2021-2023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5、1.51、2.07 亿元,同比增长20.7%、78.5%和37.0%,EPS 分别为0.41、0.73、1.01 元。当前股价对应2021-2023 年PE 分别为51、29、21 倍。考虑到公司明确较快的增长前景,我们认为应适当给予较高的估值水平,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2022 年40 倍PE,对应目标价为29.34 元。首次覆盖,给予“强推”评级。
风险提示:1、公司新原料药品种注册获批进度不达预期。2、公司老原料药品种销售放量不达预期。3、CDMO 业务客户开拓情况不达预期。4、行业竞争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