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发布2022 年三季报,公司2022Q1-Q3 实现营业收入12.51 亿元,同比增长33.10%,归母净利润2.45 亿元,同比增长76.09%,扣非净利润2.25 亿元,同比增长90.36%。
分季度来看: 2022 年单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6 亿元,同比增长39.80%,归母净利润0.71 亿元,同比增长132.79%,扣非净利润0.62 亿元,同比增长131.02%,公司在散发疫情影响下实现亮眼业绩,主要得益于550 系列等高端内镜设备的快速增长以及P60 等中高端超声的持续放量。
规模效应越发明显,盈利能力有望逐步回归20%水平。得益于公司收入体量的快速扩大,期间费用率显著优化,2022Q1-Q3 销售费用率22.81%,同比下降5.18pp,管理费用率5.61%,同比下降1.24pp,财务费用率-2.12%,同比下降2.45pp,研发费用率19.40%,同比下降1.05pp。公司综合毛利率64.72%,同比下降1.21pp,净利率19.61%,同比提升4.79pp。公司毛利率略有下降,主要因国内外业务结构变化所致,我们预计未来公司盈利能力或将保持稳定,净利率或将逐渐稳定在接近20%的良好水平。
Q3 研发投入同比30+%,多款创新产品蓄势待发。2022 年单三季度公司研发投入0.86 亿元,同比增长30.34%,占三季度收入达20.61%。8 月公司自主研发的凸阵超声内镜EG-UC5T 在国内顺利获批,大幅扩展了内镜的临床应用范围,弥补常规内镜及其他影像检查在消化道诊疗中的不足,有望填补技术空白,贡献良好业绩。
此外公司在超声领域的新一代超声平台、血管内超声,内镜领域的十二指肠镜、可变硬度镜体等多款高端新品也都在有序推进中,未来公司有望逐渐打造内科+外科、诊断+治疗、设备+耗材的综合性平台,借助医疗新基建发展契机,加速国产替代,延续高增趋势。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2022-2024 年公司收入17.81、22.38、28.24 亿元,同比增长23%、26%、26%;归母净利润3.59、4.64、5.92 亿元,同比增长45%、29%、28%,;对应EPS 为0.84、1.09、1.38 元。考虑到公司彩超和内镜有望持续进口替代,新产品支气管镜、腹腔镜、超声内镜等成长性较强,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销售风险,产品质量控制风险,政策变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