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注塑机到四位一体,公司业绩持续高速增长。历经十年,从注塑机到工业机器人,从硬件到软件,公司基本完成了由单一设备制造商向工业自动化多元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变,业务范围涵盖系统集成、本体制造、软件开发和工业互联网四大方向。从2012 年到2019 年的7 年间,公司营业收入从0.92 亿元增长到16.60亿元,营收规模增长17 倍,年均复合增速51.17%,归母净利润从2012 年的0.25 亿元增长到2019 年的1.87 亿元,年均复合增速33.30%,体现出公司良好的成长性与业务扩展能力。
短期看下游行业需求复苏,长期看机器换人加速。受下游诸如汽车、3C 等行业影响,自18 年9 月起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进入负增长,行业持续低迷,但从19年10 月开始,增速首次转正并保持上涨趋势至今,今年年初虽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但并没有改变这种趋势。最新数据显示,8 月份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32.5%,达到两年来最高水平,行业已经基本摆脱低谷,进入新一轮的景气周期。
长期看,2019 年我国每万名产业工人所拥有的工业机器人数量仅为187 台,远低于日本、德国等传统制造业强国的水平。同时近年来,一方面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带来人工成本的快速上升,另一方面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上国产化率的不断提升又降低了企业进行自动化改造的资金门槛,二者将共同推动机器换人的进程,公司作为工业自动化多元解决方案提供商有望受益于此,实现业绩提升。
“工业母机+”战略助力公司产品向标准化迈进。公司目前的业务主要偏向系统集成,由于其需要根据下游厂商的个性化需求去设计,相比产品更偏向于服务,这种非标准化业务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资源,制约了公司作为一家系统集成商的规模。通过“工业母机+”战略,公司有望借助注塑机、CNC 机床和工业机器人这三种标准化产品,取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0-2022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0.45 亿、31.4亿和38.4 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6.49 亿、4.28 亿和4.83 亿元,对应EPS 为2.44、1.61 和1.82 元。参考同行业估值水平以及公司历史估值,我们认为公司2021 年的合理估值区间为30-33 倍,对应价格区间为48.3-53.1 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客户较为集中的风险、业务规模扩大带来的管理风险、宏观环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