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10 月13 日,公司发布2021 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公司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7,553.31 万元-28,553.31 万元,同比增长134.18%-142.68%;其中第三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3,000.00 万元-14,000.00万元,同比增长105.86% - 121.69%。
业绩高速增长受益于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修订以及“交通强国”“都市圈、城市群”等战略规划,看好未来轨道交通减振降噪产品的渗透率进一步提升:《2021 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包括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有序有效融入城市、提升城市群和都市圈承载能力、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等目标。通知中要求建设轨道上的城市群和都市圈。加快规划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城市群城际铁路,支持其他有条件城市群合理规划建设城际轨道交通。优化综合交通枢纽布局,建设一体化综合客运枢纽和衔接高效的综合货运枢纽,促进各类交通方式无缝接驳、便捷换乘。各地增强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辐射带动能力,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增强城市群人口经济承载能力,形成都市圈引领城市群、城市群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动力系统;健全城市群一体化的发展机制;制定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扎实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研究编制长江中游、北部湾、关中平原等跨省区城市群实施方案,有序引导省内城市群发展。健全城市群多层次协调机制和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提高一体化发展水平。未来轨道的大量铺设与应用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轨道交通减振降噪需求强烈,减震需求升级有望带来产品渗透率的提升。并且本次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修订从源头上加以对轨道交通噪音加以约束,更好应用减振降噪的技术成果,改善扰民问题。我们认为,近年来我国城市群及都市圈之间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猛,并且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噪声被纳入监管,未来对于轨道交通减振降噪产品的需求将愈发强烈,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公司作为轨道减振降噪的龙头企业,未来将受益明显。
随着建筑减隔震市场扩大,政策确定性加强,公司加速发展建筑减隔震业务,未来将直接受益于市场扩容:本次《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扩大了建筑减隔震的应用范围,政策进一步明确,下游应用空间随之进一步扩大;强制性要求政策的覆盖范围从287 个上升到1600 个左右区县,占全国县级行政区划单位总数的56%,减隔震市场广阔,需求旺盛。强制性要求政策的覆盖范围占全国县级行政区划单位总数的56%。假设覆盖人口数达到全国总人口的50%。云南省全部国土面积都处于 6 度及以上的地震烈度设防区,其中7 度和8 度设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8.6%,假设云南省强制政策覆盖的人口数达到全省的 80%。根据 2020 年人口普查数据,全国总人口的50%为云南强制政策覆盖的人口数的18.7 倍。以此估算《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实施后减隔震市场规模为云南目前市场规模的18.7倍,以震安科技2020 年云南省省内收入3.8 亿元作为参考,根据其招股书披露的数据,假设公司云南省省内市占率50%,则2020 年云南省减隔震市场规模7.6 亿元,全国潜在市场规模为云南省的18.7 倍,即142 亿元。展现市场空间的扩张潜力巨大。
“双碳”目标下,锂化工产品的需求空间广阔,潜力巨大,公司为未来发展奠定产能基础:公司全资子公司昌吉利新能源在庐江的扩产项目中,锂盐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新材料、新药品行业,尤其是新能源行业,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对锂的需求日益增加,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根据SQM 数据,到2025 年,预计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约 1000GWH,基于此计算全球动力电池2025 年锂需求量约68 万吨 LCE;除新能源汽车持续景气增长带动锂消费外,全球储能电池及小型动力电池的消费增长也较为可观,到2025 年,预计其出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均超过 30%,传统工业领域的锂需求保持2%的增长,基于此,对未来5 年的锂需求进行测算,到2025 年全球锂需求或将达到114 万吨LCE,年均复合增长率25%。在无水氯化锂方面,其主要用于生产金属锂,也可以用于铝的焊接、特种水泥生产的添加剂、催化剂等。金属锂主要用于生产锂电池负极材料,也可用于生产有机锂催化剂,或用于生产锂铝、锂镁等合金材料。由于技术、质量等原因国内目前形成规模的优质无水氯化锂生产企业为数不多,无水氯化锂市场前景广阔。氢氧化锂方面,作为锂电池原料,随着对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电动汽车续航能力要求的提高,三元电池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成为趋势,进而带动氢氧化锂的市场需求。2016 至2020 间,需求量增长两倍多,随着锂电池品质的提升,氢氧化锂的需求量预计将大幅增长。碳酸锂方面,作为锂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主要原料2020 年 8 月以来,在新能源政策补贴退坡以及磷酸铁锂电池技术革新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需求景气致磷酸铁锂系电动车率先受益,带动碳酸锂需求高速增长。受益于“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锂化物产量未来的需求空间广阔,本次投资增强了公司自身的生产能力,并为未来奠定了产能基础。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轨交减振降噪领域龙头企业,下游轨道交通行业的高速发展带来需求增速高企,公司持续提升产品产能,完善产品体系,核心竞争力得到增强,同时公司开拓建筑减隔震以及锂化物系列产品,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业绩,继续给予“买入”评级,预计 2021-2023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43 亿元、5.30 亿元、7.76 亿元,EPS 分别为0.59 元、0.92 元、1.34 元,对应 PE 为35 倍、23 倍、16 倍。考虑到《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的确定性进一步加强,建筑减隔震市场扩大,叠加公司锂电产品项目预计将在未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给予目标价格30.04 元-35.05 元,对应2022 年PE 为33 倍-38 倍。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行业政策变动风险,新业务、新市场拓展风险,铁路建设不及规划预期风险,行业环境变化风险,投资协议不确定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