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发布2022 年年报和2023 年一季报,2022 年公司实现总营收11.0亿元,同比+3.8%,实现归母净利润2.3 亿元,同比+16.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5 亿元,同比-5.6%;23 年一季度实现总营收3.1 亿元,同比+20.9%,实现归母净利润0.5 亿元,同比+41.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4 亿元,同比+29.4%。
22 年业绩情况表现可观,23 年一季度盈利同比增幅显著。22 年公司发挥“工装夹具、铸造产业、精密加工、智能制造”四大产业联动发展的独特优势,克服诸多宏观环境不利因素影响,实现营业总收入11.0 亿元,同比+3.8%,实现归母净利润2.3 亿元,同比+16.4%,业绩表现充分实现预期;其中公司财务费用中的可转债利息共计1,884 万元,同比增加1,404 万元,主要系在募投项目逐步转固后开始按市场利率6.9%计入财务费用所致(2022 年公司可转债按票面利率0.6%及1%,实际支付的利息仅为400 万元左右),因此如果扣除可转债会计处理中账面市场利率计算利息与实际票面利率计算利息差额的影响,公司实际业绩将在现有基础增长约1400 余万元;23 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 亿元,同比+20.9%;实现归母净利润0.5 亿元,同比+41.7%,盈利水平较去年同期增幅明显。
提高产品竞争力、加强降本增效,净利率稳步提升。公司努力提高智能化、自动化管控水平,提高生产运营效率;同时积极通过加强生产、采购、物流等环节的成本控制,建立健全以质量、设备利用率、材料损耗、劳动生产率、资金周转率等多项指标为核心的管理考核制度,22 年实现毛利率34.3%(与去年基本持平),净利率21.1%(+2.3pct),实现稳步提升。22 年公司销售费用率为1.6%(-1.2pct),管理费用率为8.7%(+0.7pct),研发费用率为5.4%(+1.0pct),财务费用率为0.5%(-0.2pct),其中销售费用下降得益于公司坚持对产品品质的严格管控和不懈追求,以及与客户结成同步研发、协同发展的战略合作关系,使得公司在市场上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声誉,受到客户广泛认可,客户粘性提高;管理费用上升主要由于22 年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发生了103.4 万股份支付费用计入该年度管理费用。
持续推进智能制造和可转债项目,助力主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公司聚焦大数据、自动控制、工业物联网等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进“智能制造”战略,提升公司业务的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水平。一方面利用自身装备的集成优势,支撑公司精密零部件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利用精密加工产业实际使用中积累的经验,提升智能装备的集成能力和操作体验,为客户提供更有竞争力的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公司智能制造已进入快速发展通道,在其助力下公司主营业务产品中的涡轮增压器零部件实现了稳步增长:22 年公司涡轮增压器零部件实现销售收入8.8 亿元,同比+12.3%,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达12.1%。同时公司募投了5.3 亿元可转债项目投入新能源汽车功能部件及涡轮增压器零部件建设,该项目于2022 年3 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项目产能正处于加速爬坡状态,预计建成后可实现年产能560 万件涡轮增压器核心零部件,有利于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实现对产品头部客户的全面覆盖,稳固业务基本盘。技术和资金的双重驱动将助力公司主业未来的高质量发展。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布局进一步夯实,产销迅速爬坡。公司紧跟市场发展,持续推进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深度布局,通过继续完善营销模式、拓展销售网络、加大产品开发力度等方式实现对国内外新能源客户的覆盖,提高产品的销量和销售收入:22 年公司新能源产品实现销量537 万件,同比+45.2%,实现收入0.9 亿元,同比+122.7%。为进一步夯实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实体布局,22 年6 月公司还设立全资子公司“安徽贝斯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扩大新能源汽车产品相关产能:22 年公司新能源产品产能800 万件,同比+45.7%。目前公司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已涵盖纯电、氢能、混合动力三条技术路线。纯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方面,公司产品已拓展至车载充电机模组、驱动电机零部件、控制器零部件、底盘安全件等,并且已经与新能源汽车领域众多知名企业建立合作。氢燃料电池汽车零部件方面,相关产品包括氢燃料电池汽车空压机叶轮、空压机压力回收和整流器、电机壳等,客户已拓展至盖瑞特、博世等国内外优质企业。混合动力汽车零部件方面,混动传动系统结构件以及涡轮增压器核心零部件等普遍适用于混合动力汽车,众多主流插电式混动及增程式汽车都搭载了公司涡轮增压器核心零部件。
未来随着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布局的不断夯实、客户群的不断拓展,公司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业务收入将进一步提升,并拉动业绩增长。
维持“强烈推荐”投资评级。随着智能制造发展助力涡轮增压器零部件业务增长,新能源零部件领域布局的进一步夯实,以及可转债募投项目产能爬坡,公司将具有较广阔的业绩增长空间。预计公司23-25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3.3/4.1 亿元,维持“强烈推荐”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行业周期波动风险、行业政策性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