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2020 年年报预告,业绩超预期。根据年报预告,预计公司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7.99 亿元-9.13 亿元,同比增长40%-60%;报告期内,公司非经常性损益预计约为3500 万元(主要系闲置自有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收益和收到政府补助的收入,以及公司对新冠疫情的抗疫等捐款支出约2,200 万元),预计公司全年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约7.64 亿元-8.78 亿元,同比增长约46%-68%。Q4 单季度来看,预计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72 亿元-2.86 亿元,同比增长12%-8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65 亿元-2.79 亿元,同比增长17%-98%。若按照中值测算,预计公司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约8.6 亿元,同比增长50%,扣非归母净利润约8.2 亿元,同比增长57%;Q4 单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约2.3亿元,同比增长50%,扣非归母净利润约2.2 亿元,同比增长57%。
预计肾病业务保持高增速,肝病业务持续回暖。根据预告,2020 年全年公司利润端增速区间为40%-60%,结合今年以来47-50%的利润率水平,我们预计实际利润增速可能更加靠近60%,即收入增速稳定在35%左右,那么结合2020 年前三季度与2019 年各业务线增长情况,可测算出:2020 年全年肾病业务增速约37%、肝病业务增速约45%、其他业务合计增速约40%;Q4 单季度肾病业务增速约35%+、肝病业务增速约60%+(显著回暖)、其他业务合计增速约20%+。
第三次肾病领域高规格临床试验成果进一步巩固公司临床与学术地位。2020 年12 月30 日,公司发布由仁济医院陆任华教授牵头的肾病RCT 临床试验成果:
(1)血液指标:iPTH 方面,低通量透析串联血液灌流组的清除率一直领先其他对照组,试验开始后12 个月,低通量透析+血液灌流组的iPTH 的清除率提升了22.04%,而对照组均没有显著变化;β2 微球蛋白方面,试验开始后12 个月,高通+灌流组β2 微球蛋白的清除率提升了13.2%,低通+灌流组为6.2%,单纯低通量透析组清除率则没有明显的变化。
(2)皮肤瘙痒症状:在实验开始后第3 个月的时间节点上,灌流组就已经有了症状的明显改善,到了第十二个月,duo 瘙痒症状指数评分更是进一步下降了124%,但低通量透析和高通量透析组的瘙痒指数评分不减反增。
(3)全因死亡率:从实验开始的第24 周,血液灌流组的全因死亡率就已经开始呈现下降的趋势,并且到实验开始的第96 周,血液灌流组的全因死亡率下降了37%(与2019 年发布的临床试验成果结论相一致)。
权威临床数据的发布与规范化有望持续驱动公司成长。根据2020 年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年会报道,2020 版血液净化SOP 已完成修订,即将正式发布。修订稿指出:每周一次HA130 血液灌流器与血液透析器串联治疗2h,可显著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iPTH 和β2 微球蛋白的清除率,改善瘙痒症状。随着权威指南的落地,未来公司产品有望同时实现:1)终端覆盖数量增加:使产品推广更加有“规范”
可循,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产品的终端覆盖率;2)单院产出提高:指南中给出一周一次的治疗频率指引带动治疗渗透率和患者使用频次提升(以前多数存量患者血液灌流治疗频率仅一月1-2 次)。根据中华医学会肾病分会所提供的数据,2018 年我国终末期患者人数已约300 万,透析患者数量约50-55 万,若按照单个患者每月使用1 支灌流器的治疗频次计算,结合健帆销售数据可推算出:在中性假设下,现阶段我国血灌患者数量约为10+万人,预计对整体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渗透率仅约为3.5%。在权威学术成果推动指南准入进而带动治疗渗透率提升的长线逻辑下,我们持续看好公司业绩的增长潜力。
投资建议:买入-A 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0 年-2022 年的收入增速分别为35.4%、33.2%、32.0%,净利润增速分别为52.3%、31.4%、30.7%,成长性突出;维持买入-A 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的不确定性;后续订单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