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看点
老牌软件厂商切入BMS,车&储联动为公司注入新增长动能。公司是国内资深软件服务厂商,2018 年收购国创新能切入新能源BMS 领域,并由此进入高成长的“新能源车+储能”赛道,目前形成“行业应用+软硬件产品+平台运营”“一体两翼”的业务格局。其中,一体做大存量:行业应用奠定公司坚实基本盘,2021 年收入12.7 亿元,占比达74%,2011-2021 年收入CAGR 为22%;一翼做实增量:依托BMS 核心产品,不断优化完善“智能网联+智慧能源”业务布局,2021年BMS相关业务收入为3.05 亿元(YoY+54%);二翼探索平台运营新模式:持续完善智慧物流云平台,创新数智物流应用场景,进一步提升平台能力。
近期来看,公司业务增长主要依靠传统软件、智能BMS 等业务的推动。传统软件业务受益于运营商、政企等重点行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有望维持稳健增长、贡献稳定盈利。公司作为第三方专业BMS 厂商,深耕奇瑞产业链,是奇瑞新能源两款A00 级车型(小蚂蚁、冰淇淋)的主要供应商,持续受益于核心客户的高速成长。奇瑞新能源车2021 年销量达10.9 万辆,实现翻倍以上增长,2022 年1-9 月累计销售18.85 万辆,同比增长191%。公司BMS 业务的核心增长逻辑包括:
(1)持续深耕奇瑞,伴随奇瑞A00 级车销量增长而稳步增长,2022 年1-9 月国内A00 级纯电动车销量前三中,宏光Mini 累计销售29.7万辆,“小蚂蚁+冰淇淋”累计共销售13.9 万辆,对标宏光Mini,奇瑞A00 级车远未到销量天花板;目前奇瑞新能源车销量占比约为21%,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此外,奇瑞通过技术转型、与华为合作等多举措向品牌高端化转型、寻求向上突围,为公司BMS 业务拓展打开想象空间。
(2)横向拓展客户,积极拓展各类新客户,在新能源乘用车、低速车、商用车领域多点发力,覆盖20 余家客户;低速车下沉市场潜在需求大,传统低速车厂商向高速车(主要为A00 级)转型升级,为BMS 业务带来新发展机遇,公司发挥其在系统安全及成本控制方面的优势,拓展了吉麦新能源、雷丁汽车等一批客户。
(3)纵向延伸产业链,围绕BMS 核心产品持续加大PACK、BDU、线束、OBC 等相关产品研发,融合至动力总成系统中,动力总成系统过渡产品PACK 已在上半年量产出货,涵盖乘用车、商用车、特种车、微型车等多车型;公司拟定增布局电芯,新增年产3GWh 动力/储能电池产能,可以为下游客户提供“智能BMS+电池”软硬件一体化产品与服务,将大幅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及市场影响力。
远期来看,储能项目落地打开长期成长性,物流云平台培育另一增长点。储能方面,公司以“新型光储充一体化示范工程”为切入点,积极推动储能业务的市场推广,携手三峡集团推动某储能项目落地。公司长期服务于运营商、能源集团等大型客户的数字化转型,依托广泛的潜在客户基础,储能业务拓展值得期待。云平台方面,公司以“平台+服务”模式创新数智物流应用场景,面向货主、物流企业及货车司机提供数智ETC 和数智供应链等服务,为公司培育新的增长点。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2-2024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5.25/35.52/51.51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4/2.50/3.70 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0.59/1.02/1.51 元/股。对应2022 年11 月1 日收盘价,PE 分别为31.20/18.00/12.15 倍。首次覆盖,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业务拓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募投项目进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