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项目延期等影响22 年业绩
2022 年公司收入19.04 亿元,同比增长13.40%;归母净利润2.87 亿元,上年同期为6455 万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亏损5488 万元,上年同期为5264 万元。
2022 年归母净利润增长主要系公司将东莞硅翔31%的股权进行转让取得的投资收益拉动,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约为 3.42 亿元(自 2022 年 12 月31 日起,东莞硅翔将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公司继续持有东莞硅翔18.06%股权)。
细分来看:
1)2022 年公司新能源汽车行业(主要为东莞硅翔相关业务)收入13.70 亿元同比增长64.22%,东莞硅翔2022 年净利润为8509 万元;2)2022 年水冷行业收入5.35 亿元同比下降36.73%,主要由于政策影响,部分项目投资延缓,招标推迟,同时叠加客户降价压力、原材料涨价等影响,水冷行业毛利率水冷行业利润同样有所下滑。
2023 年一季度经营层面初步体现改善
2023 年一季度公司实现收入1.51 亿元,同比下降64.4%;归母净利润为亏损578万元,上年同期为盈利829 万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亏损746 万,上年同期为411 万元;收入利润下滑主要系所持东莞硅翔股权比例从51%降至18.06%所致。
2022 年一季度公司水冷业务及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分别为 1.22 亿元和 3.02 亿元,2022 年一季度少数股东损益1561 万元(主要为东莞硅翔49%股权),2023年一季度公司对联营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213 万元(税前),简单匡算扣除东莞硅翔影响后,一季度收入同比增约24%,利润端略减亏。
特高压、海风等项目交付存在季节性,我们认为公司后续季度的经营改善将在后面季度得到更加明显的体现和确认。
服务器液冷已经实现大批量交付
2022 年公司数据中心液冷产品完成大批量交付,2022 年高澜创新的ICT 热管理产品销量增长显著,实现营业收入 1.07 亿元。2022 年底公司存货3.44 亿元,2021 年底为2.59 亿元,存货增长主要系算力服务器和储能业务迅速增长所致。
2022 年三季报显示合同负债0.87 亿元同比增109.2%,公司表示主要系服务器液冷产品预收款增加所致,截至2023 年一季度末,公司合同负债进一步提至1.37亿元。
目前公司可提供冷板式液冷服务器热管理解决方案、浸没式液冷服务器热管理解决方案以及集装箱液冷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涵盖从液冷板、多种型号和换热形式的 CDU、多功率Tank、多尺寸集装箱等部件到数据中心设计、设备集成、系统调 试、设备运维的系统集成。
AIGC 拉动算力需求高增,芯片级液冷将成主流散热方案,公司具备先发优势,有望充分受益:
公司参与《单相浸没式直接液冷数据中心设计规范》、《非水冷板式间接液冷数据中心设计规范》、《喷淋式直接液冷数据中心设计规范》、《温水冷板式间接液冷数据中心设计规范》、《数据中心温水冷板式间接液冷设备通用技术要求》多项相关团体标准的起草或修订。
年报披露轻质高集成液冷循环单元研制、浸没液冷群控系统、高集成超级算力中心通用机型液冷产品、数据中心液冷系统研发、液冷板设计及仿真等多个数据中心液冷相关在研项目。
储能业务发展有望超预期
储能温控业务,公司是电网特高压直流水冷龙头,市场份额居前,具备良好的产品、服务口碑和渠道基础,公司积极投入储能领域专用水冷系统等项目研发进一步丰富产品线,有望在电网侧储能项目中获得更好的市场份额。
储能集成业务,公司拟投资10 亿元加快储能产业布局,拓展储能PACK 新业务,达产后年销售额预计50 亿元,有望为公司带来超预期业绩弹性。
特高压/海风进入景气周期
特高压有望迎新一轮高峰带动公司设备需求。国网23 年总部招标计划单列8 次特高压相关采购;上证报信息,23 年预计核准“5 直2 交”,开工“6 直2 交”。
海风柔直发展带来新需求,行业预期乐观。公司是国内第一套全国产化的海上柔直项目水冷产品供应商,先发布局,并且积极投入海上风电柔性直流换流站冷却系统、海上风电大兆瓦机组水冷系统、三维变空间高效传热集成技术应用于海上风电散热系统的开发等项目,有望持续巩固市场份额和先发优势。
一致行动人拟全额认购定增
大股东一致行动人(大股东妻女)拟全额认购定增(不超过4 亿元);定增前大股东李琦持股14.1%,按照上限计算发行后李琦及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25.8%。
业绩反转,盈利预测与估值
预计公司2023-25 年归母净利润1.34、1.81、2.52 亿元;PE 49、37、26 倍;维持“买入”。
风险提示
特高压建设不及预期;液冷行业渗透不及预期;招标份额获取不及预期;公司毛利率不及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