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公布2022 年年度报告及2023 年一季度报告。
投资要点:
公司业绩符合预期。2022 年,公司实现营收90.67 亿元,同比增长59.26%;营业利润6.73 亿元,同比增长261.16%;净利润6.28亿元,同比增长244.45%;扣非后净利润5.67 亿元,同比增长341.3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7.21 亿元,同比增长251.58%;基本每股收益1.42 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8.80%,全年业绩符合预期。2022 年,公司非经常损益合计6155 万元,同比增长34.94%,其中政府补助3212 万元、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2304 万元。目前,公司的主要业务是锂离子电池、一次电池(铁锂电池、锂锰电池等)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下游主要应用领域为储能、新能源汽车、消费数码等。
公司锂电池业绩持续增长,预计2023 年将持续受益于储能市场增长。2015 年以来,公司锂离子电池营收持续高增长,营收占比总体在90%以上,2015 年营收7.84 亿元,2022 年增至84.74 亿元,期间CAGR 为40.51%,其中2022 年同比增长62.09%,营收占比93.46%。公司锂电池产品包括钴酸锂系列、磷酸铁锂系列、三元材料和多元复合系列产品,按应用领域看:一是储能领域具备一定行业地位。高工锂电统计显示:2022 年我国储能类锂电池合计出货130GWh,同比增长171%,连续两年实现倍增。公司坚持“聚焦储能、做强储能”,2022 年公司储能业务收入尤其是户储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在公司营收中占比大幅提升至54%;储能出货量全球市场排名前五、户用储能出货量排名前二。公司储能客户优势显著,大型储能电池包括阳光电源、南方电网,同时与三峡电能、电工时代、西电集团等开展战略合作;户储电池方面,加速与阳光电源、德业股份、古瑞瓦特等头部客户合作;便携储能开拓了公牛集团等优质客户。二是动力电池实现高速增长,主要配套了上汽通用五菱多款车型,2022 年公司稳居我国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装机量Top10。
三是巩固消费传统优势业务,产品主要用于蓝牙音箱、蓝牙耳机、可穿戴设备、电子烟等领域,总体实现了业绩平稳增长。总之,公司储能产品已获得从电芯到系统的一系列认证,产品广泛出口至欧洲、澳洲、北美等全球主要储能市场,280Ah 大储产品已实现完成循环技术突破,大圆柱产品已批量供货便携式储能同步客户,结合储能行业增长态势及公司行业地位,20预23计年储能电池将持续是公司业绩增长主要动力。
关注产能建设进展。公司在广州、珠海、柳州等布局了八个现代化 生产基地,占地总面积超过160 万平方米。截止2022 年底:公司锂电池年化产能36.20 亿Ah,产能利用率116.93%,在建产能25.82亿Ah。在柳州市北部生态新区,公司打造智慧储能及动力电池制造基地,项目整体规划产能20GWh,其中一期5.5GW 已建成投产、二期5GWh 预计将于2023 年投产;在浙江衢州,公司将建设年产21GWh 储能电池项目,项目总投资约70 亿元,项目一期10GWh项目预计于2023 年下半年投产。后续重点关注项目建设进展,以及市场拓展情况。
公司盈利能力提升,预计2023 年总体稳中有升。2022 年,公司销售毛利率18.69%,同比提升2.48 个百分点;2023 年一季度为19.96%,同比提升2.65 个百分点。主营产品毛利率显示:二次锂电池为18.04%,同比提升0.49 个百分点。截止2022 年底,公司已获得国家专利300 余项。结合原材料价格走势,公司在细分领域行业地位,总体预计2023 年公司盈利能力稳中有升。
公司2023 年一季度高增长受益于储能业务增长。2023 年一季度:
公司实现营收24.95 亿元,同比增长50.14%;净利润1.82 亿元,同比增长101.46%;扣非后净利润1.70 亿元,同比增长100.9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1838 万元,同比增长153.77%;基本每股收益0.42 元。收入和利润增长主要受益于公司储能业务增长,其中家用储能与大型储能业务大幅增长。
关注股票发行进展。公司拟向特定对象发行A 股股票:发行对象不超过35 名特定对象,发行数量不超过6919.38 万股,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4 亿元,扣除发现费用后用于储能电池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首次给予公司“增持”评级。预测公司2023-2024 年摊薄后的每股收益分别为2.71 元与3.98 元,按4 月28 日52.15 元收盘价计算,对应的PE 分别为19.23 倍与13.09 倍。目前估值相对行业水平合理,结合行业发展前景及公司行业地位,首次给予公司“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不及预期;储能市场出货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汇率大幅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