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项:
公司近日公告,为把握钠离子电池发展机遇,积极布局钠离子电池材料(硬碳负极材料)产业链,同意公司对成都佰思格进行增资,并与成都佰思格及其原股东签订投资协议。公司向成都佰思格投资人民币1000 万元,其中人民币11.761 万元计入成都佰思格注册资本,剩余人民币988.239 万元计入成都佰思格资本公积。本次增资完成后,公司持有成都佰思格8.33%的股权。
评论:
布局钠离子电池,储备下一代技术。公司此前在投资者问答中透露,目前钠离子电池处于中试阶段,为圆柱形态,生产设备可以与生产圆柱电池的设备共用。
公司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为磷酸钒钠,为公司自主开发,目前无法大批量生产的原因在于正极材料比较难买,整体钠离子电池产业链还不成气候。目前有一些下游客户和正极材料厂正在接触中。
钠离子电池综合性价比强。成本端,钠离子电池的BOM 成本约0.25 元/Wh,而LFP 电池BOM 成本超0.35 元/Wh,理论上钠离子电池材料成本比磷酸铁锂电池低30%-40%左右。性能端,钠离子电池除了在能量密度上略逊于磷酸铁锂电池,在其他性能方面如低温性能、快充性能、系统集成效率、安全性等方面都有优势,并且能量密度在宁德时代下一代钠离子电池上将有大幅提升。
钠离子电池产业化速度有望加快。自2010 年钠离子电池再次被科研和产业界关注以来,钠离子电池已逐步开始从实验室走向实用化应用阶段。国内外已有超过二十家企业正在进行钠离子电池产业化的相关布局,并取得了重要进展,此次电池巨头宁德时代的入局有望加快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
钠离子电池下游应用空间大,储能领域前景广阔。在低温,快充及对能量密度要求不高的场景中,钠离子电池有着广泛的前景,其中主要包括电动两轮车、低速汽车以及储能领域。2020 年国内电动两轮车产量高达4834 万辆,同比增长27.21%,其中超7 成使用的是铅酸电池,钠离子电池替代空间大。2014-2020年中国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量从132.2MW 增长到3269.2MW,从装机产品结构来看,锂离子电池占主导地位,2020 年锂离子电池装机占比88.80%,铅酸电池装机占比10.20%,钠离子电池规模化后将会体现其性价比优势,在储能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5.3/76.7/104.9 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9/5.02/7.18 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0.82/1.18/1.69 元,对应目前PE 分别为34/24/17 倍。考虑到公司产能大幅扩张,储能动力业务持续向好,参考可比公司估值,我们给予公司2022 年40x PE,目标市值至200亿元,对应目标价47.2 元,维持“强推”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电气化进程不及预期;公司产能释放及大客户拓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