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是消费电子和智能汽车结构件龙头,业务从手机扩展到AIoT、AR/VR,智能汽车组件、光伏玻璃等。此外,横向来看,公司产品横跨玻璃、金属、蓝宝石、陶瓷、塑胶等新材料;纵向来看,公司整机组装业务成熟落地。我们看好公司长期发展,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公司概况:玻璃龙头起家,垂直整合深化。公司2003 年创立,以玻璃盖板业务起家;2015 年上市,随后业务拓展至自动化设备研发、消费电子金属结构件生产、陶瓷和蓝宝石等新材料研发与生产、模组生产等;2015 年开始布局和拓展汽车领域业务,成为特斯拉全球核心一级供应商;2019 年开始布局组装业务;2021 年公告布局光伏玻璃业务。公司2020 年营业收入369.39 亿元(同比+22.08%),归母净利润48.96 亿元(同比+98.32%);2021Q1-Q3 营业收入339.26 亿元(同比+30.07%),归母净利润32.97 亿元(同比-3.94%),主要受缺芯、缺电、疫情等因素影响,我们认为短期因素不改长期向好趋势。
成长逻辑1:玻璃盖板龙头,业务从手机到AIoT、智能汽车组件、光伏玻璃。 公司在玻璃盖板市场深耕多年,不断推进新品开发,玻璃盖板制造技术竞争力强,市场份额占主导地位。1)手机端,量的维度,5G 通信及无线充电应用推动手机背板去金属化,前后双面玻璃提升用量;价的维度,大客户玻璃盖板设计方案持续创新,带动均价齐升,安卓端2.5D/3D/3.5D 为研发热点,制造难度、单价持续提升。2)AloT 端,平板、PC、手表、VR/AR 眼镜、有屏智能音箱等多种智能终端产品均对防护玻璃存在刚性需求,公司作为传统消费电子防护玻璃供应龙头,已在这些产品的玻璃盖板供应上占据主导地位。3)智能汽车组件,智能化、轻量化提升汽车玻璃需求,公司持续推进汽车中控屏、B 柱等项目,同时布局大尺寸新型汽车玻璃(如天幕、侧窗、挡风等),已成为特斯拉全球核心一级供应商,后陆续实现对蔚来、理想、奔驰、宝马、保时捷等汽车行业知名客户的销售。4)光伏玻璃端,公司设立全资子公司蓝思新能源,主营光伏玻璃产品、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光伏发电项目等,光伏玻璃对强度、透光性、轻量化有较高要求,公司组建团队积极布局上游资源和原料生产,在后道工艺上储备深厚,将消费电子玻璃技术和资源降维应用在光伏玻璃领域,具有明显的技术和加工优势。
成长逻辑2:产品横向扩张,覆盖多种结构件材料。1) 金属:公司2020 年8月以93 亿元人民币收购可胜泰州、可利泰州100%股权,进军金属机壳业务,已成功切入A 客户2021、2022 年多款新机中框(连带实现中框与后盖的组装业务),以及智能手表、AR/VR 类产品的金属业务,金属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同时,已切入终端客户平板、笔记本、台式电脑、汽车中控等产品的金属业务,有望打开金属的进一步成长空间;2)蓝宝石:公司已打通从蓝宝石长晶设备开发、规模化长晶生产、晶体材料深加工到各种规格应用产品批量制造的全产业链,蓝宝石产品已广泛用于智能手机镜头防护晶片、指纹识别模组及可穿戴设备外观防护等;3)陶瓷:公司具备成熟的精密陶瓷粉体原材料及胚料制造、烧结、后段加工能力,目前已实现量产,用于消费电子外壳、按键、保护片的陶瓷组件,并为终端客户持续稳定供货,未来伴随陶瓷加工工艺的提升及生产成本的降低,有望迎来新一轮的业绩增长。
成长逻辑3:纵向产业链深挖,覆盖智能制造及整机组装。1)下游延伸:公司于2021 年2 月8 日发布关于子公司投资建设智能终端设备智造一期项目的公 告,初步预计总投资30 亿元,全部建成达产后初步预计实现年加工组装智能终端产品1 亿台。2021Q1 起,蓝思科技湘潭园区为小米公司提供智能手机整机组装服务,未来有望进一步切入A 客户整机组装业务。同时,公司还与智能穿戴、平板电脑、汽车电子、医疗设备等领域客户达成了较强的智能终端组装合作意向,有望打开长期成长空间。2)上游布局:公司在智能制造方面已达到消费电子产品制造业的领先水平,子公司蓝思智能对集团内部配套自主研发生产的高精度、高性价比、高通用性工业机器人和高端智能制造装备,此外公司自主研发“蓝思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将生产制造与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进行深度融合,用工和整体制造成本不断优化。公司定增资金中约21 亿元投向“工业互联网产业应用项目”,对传统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竞争优势。
风险因素:下游产品销量不及预期;大客户关键产品创新不及预期;公司产能扩张不及预期。
盈利预测及估值:公司是玻璃盖板龙头,业务从手机扩展到AIoT、汽车电子、光伏玻璃等。此外,横向来看,公司拓展金属、蓝宝石、陶瓷等新材料;纵向来看,公司整机组装业务初步落地,我们看好公司长期发展。我们预测公司2021/22/23 年净利润分别为54.80/74.91/ 94.58 亿元,对应EPS 预测分别为1.10/1.51/1.90 元,参考可比公司估值水平,给予公司2021 年30 倍PE,对应目标价33 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