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2024 年4 月19 日,国瓷材料发布2023 年报:2023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59 亿元,同比增长21.86%;实现归母净利润5.69 亿元,同比增长14.50%;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9.32%,同比上升0.77 个百分点。销售毛利率38.65%,同比增加3.76 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16.09%,同比下滑0.55 个百分点。
其中,2023 年Q4 实现营收10.72 亿元,同比+48.10%,环比+14.43%;实现归母净利润1.28 亿元,同比+220.44%,环比+5.22%;ROE 为2.05%,同比增加1.37个百分点,环比增加0.07 个百分点。销售毛利率43.22%,同比增加13.60 个百分点,环比增加7.51 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12.63%,同比增加6.04 个百分点,环比减少1.99 个百分点。
点评
多领域共同驱动,公司2023 年业绩同比提升2023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59 亿元,同比增长21.86%;实现归母净利润5.69亿元,同比增长14.50%。公司营收及利润同比高增,主要受益于电子材料、催化材料、新能源材料等多板块产销提升,同时盈利能力逐步修复。其中,电子材料板块实现营收5.98 亿元,同比+16.08%,毛利率达37.58%,同比减少0.50 个百分点,销量达7999 吨,同比+34.05%;催化材料板块实现营收7.15 亿元,同比+74.25%,毛利率达42.90%,同比增加2.03 个百分点,销量达1550 万升,同比+60.12%;生物医疗材料板块实现营收8.55 亿元,同比+13.35%,毛利率达60.34%,同比增加2.32 个百分点,销量达2698 吨,同比+12.28%;新能源材料板块实现营收2.72 亿元,同比+13.90%,销量达13775 吨,同比+59.05%;精密陶瓷板块实现营收2.48 亿元,同比+46.28%,销量达62412 万件,同比-24.16%。
期间费用方面,2023 年公司销售/管理(含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4.84%/13.36%/0.24%,同比+0.56/+0.35/+1.16pct,销售费用增加主要系海外市场开拓费用增加;管理费用增加主要系人员增加及新增合并范围增加;财务费用增加主要系利息收入及汇兑收益减少。2023 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6.45 亿元,同比+216.78%,主要系本期回款增加。
电子材料需求回暖,催化材料加速国产替代
2023 年,受益于下游需求回暖,以及汽车电子等新兴应用领域的快速增长,公司MLCC 介质粉体销量开始逐步回升,行业复苏趋势有望延续;同时,公司MLCC 车载类、高容类产品在行业头部客户的验证速度得到加快,部分产品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始小批量供应,公司未来有望把握在MLCC 领域的资源和优势,继续提升相关产品的全球市场份额。催化材料板块,随着尾气排放标准升级,公司迎来国产替代重要机遇。目前公司堇青石、碳化硅两大系列产品已实现非道路主要客户的全面覆盖,产品实现产销两旺;超薄壁750/2 产品得到市场高度认可,目前陆续通过多家车企产品验证,开始批量搭载国内传统燃油主力车型和国内新能源头部车企混合动力车型。同时,公司已深度参与到下一阶段排放标准升级的标准制定工作,联合客户布局、开发了多款新产品,共同推进更加高效、环保的蜂窝陶瓷产品的全面国产替代。
持续聚焦研发及技术创新,新产品陆续突破
公司坚持技术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以产业为趋势,以市场为驱动,以客户为中心,持续聚焦于研发工作和技术创新。2023 年,公司研发费用达2.62 亿元,同比+16.50%,近年持续提升。报告期内,公司产业技术研究院持续优化新产品,其中覆铜板填充用材料通过国内外多家客户验证,已实现稳定供货,新一代高介电产品陆续通过多家客户小试验证;高清显示用高折分散液项目已实现更高折射率技术突破,达到国外技术水平,正在多家客户产线验证中;固态电解质方面,公司已完成由氧化锆合成的锆酸基固态电解质在内的多种氧化物电解质材料的研发,可满足客户批量和定制化需求。同时,报告期内国瓷金盛高端轴承球扩建项目(一期)已建成试生产,预计氮化硅粉体产能投用后,公司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将进一步显现。新项目及新产品的陆续落地,将为公司中长期成长注入动力。
盈利预测与估值
综合考虑公司相关业务及2023 年业绩情况,我们对公司盈利预测进行适当下调,预计公司 2024-2026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57/9.82/11.08 亿元,EPS 分别为0.75/0.98/1.10 元,现价对应 PE 为25.12/19.38/17.16 倍。公司是国内新材料平台型公司,在MLCC 粉体、陶瓷墨水、蜂窝陶瓷、氧化锆材料及瓷块等领域均处于国内龙头地位。近年来,公司在材料端加速品类拓张,在产业链端延伸至下游制品,业务模式不断升级,以技术驱动长期增长,维持 “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收购公司发展不及预期风险、产品需求不佳风险、新产能兑现不及预期风险、汇率大幅波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