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2022年8月25日,国瓷材料发布2022半年度报告: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31亿元,同比+17.47%;实现归母净利润4.03亿元,同比+2.14%。销售净利率24.12%,同比降低4.36个pct,销售毛利率39.81%,同比下降6.58个pct;经营活动现金流为1.43亿元。
其中,2022年Q2实现营收8.94亿元,同比+4.88%,环比+6.89%;实现归母净利润1.95亿元,同比-6.60%,环比-6.48%。销售毛利率38.17%,同比下降6.45个pct,环比下降3.39个pct;销售净利率23.18%,同比下降3.41个pct,环比下降1.95个pct。经营活动现金流为1.75亿元。
点评:
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7.31亿元,同比+17.47%;实现归母净利润4.03亿元,同比+2.14%1)2022H1,电子材料版块实现营业收入3.84亿元,同比+2.36%,毛利率为41.44%,比上年同期-5.40pct;2)2022H1,催化材料版块实现营业收入2.04亿元,同比-4.03%,毛利率为49.03%,比上年同期-2.63pct;3)2022H1,生物医疗材料版块实现营业收入4.12亿元,同比+19.99%,毛利率为63.30%,比上年同期-3.74pct;4)2022H1,建筑陶瓷材料版块实现营业收入5.20亿元,同比+35.52,毛利率为17.64%,比上年同期-15.41pct;多项产品实现技术突破与认证
公司基于核心技术生产的氧化铝和勃姆石材料,可以广泛应用于锂电池电芯隔膜和极片涂覆。目前已经覆盖国内外大多数主流的锂电池生产厂商和锂电池湿法隔膜厂商。氮化硅陶瓷球可以有效地避免电机轴承的电腐蚀问题,被视为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机电腐蚀问题的主要解决方案,公司已经具备从氮化硅粉体制备到陶瓷球制造的一体化生产能力。目前公司产品已经通过了下游多家头部轴承厂商的验证,部分已开始小批量供货。
电子材料板块:MLCC粉体下游需求受到疫情影响,电子浆料业务销量增加受新冠肺炎疫情反复、房地产持续低迷、结构性缺芯持续、俄乌战争突发以及大宗商品价格高企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宏观经济恢复不及预期,虽然以5G应用、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为代表的高端应用领域市场需求稳定,但家电、通讯等消费电子市场需求持续疲软,下游MLCC产品需求下滑。报告期内,公司传统镍浆、铜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一系列新产品也相继开发成功并通过客户认证,电子浆料业务的订单和销量明显增加。
催化剂板块:上半年汽车产业链受损,预期下半年公司蜂窝陶瓷业务有望逐渐恢复2022年上半年,新冠疫情出现区域性反复,物流运输受到阻碍、部分企业停工停产导致汽车产业链的生产端和交付端承压,蜂窝陶瓷行业存在产能利用率不足的现象。随着疫情管控进一步放开、国家和地方政府汽车消费补贴政策的推出,多种因素共同刺激汽车行业的复苏,下半年公司蜂窝陶瓷业务有望逐渐恢复。
生物医疗材料板块:氧化锆瓷块积极开拓出口市场报告期内,公司牙科用氧化锆瓷块的国内市场销售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游客户牙科技工间、口腔诊所、口腔医院等出现部分停工停产的情形,口腔患者的需求由于封控等不可抗力的影响无法得到充分满足。面对疫情的不利影响,公司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通过积极开拓海外市场部分缓解了国内市场的压力。
新能源板块:无机涂覆材料渗透率提升,勃姆石与氧化铝积极扩产2022H1新能源材料板块实现营业收入8582.39万元,同比增长159.80%。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以及储能等领域景气度不断提升,锂电池市场展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电池隔膜的出货量急速增加,以氧化铝和勃姆石为主的无机涂覆材料渗透率也在不断提升。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已经完成1.25万吨勃姆石产线建设并正式投产,预计年底可以完成2.5万吨年产能项目的建设,三年内根据市场情况计划将勃姆石年产能逐步扩产至10 万吨;高纯超细氧化铝已经完成1 万吨产能的建设,三年内年产能逐步扩充至3 万吨。
精密陶瓷板块:陶瓷球通过多家头部轴承厂商验证,氮化铝粉体市场相继突破产品已经通过了下游多家头部轴承厂商的验证,部分已开始小批量供货;公司陶瓷球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部分产品在加速验证过程中,为应对下游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公司正在积极扩充产能。另外,公司在氮化铝粉体市场相继取得突破,氮化铝陶瓷基板产线也已经建设完成并批量供货,有望实现销售的快速增长。
其他材料板块:控制成本与价格传导两手抓,以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报告期内,公司陶瓷墨水相关原材料出现较大幅度的涨价,为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一方面,国瓷康立泰对内进行成本节降;另一方面,从一季度末开始,公司针对主要核心产品进行了全面提价,有效地缓解了生产成本上涨带来的业绩经营压力。
考虑疫情对项目进度和公司产销情况造成影响,下调公司盈利预期,预计公司2022/2023/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58、13.09、16.78亿元,对应PE为34、25、20倍,考虑公司研发实力较强,产品技术壁垒较强,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引发市场大幅波动风险;国六标准执行不及预期;下游需求增速不及预期;原材料大幅波动;行业竞争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