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公司发布2022 年半年报,实现营收15.37 亿元,同比增长30.42%;实现归母净利润4.28 亿元,同比增长64.99%;扣非归母净利润3.72亿元,同比增长64.66%,均略高于此前业绩预告区间中值。单二季度营业收入7.83 亿元,同比增长25.43%;归母净利润2.00 亿元,同比增长30.43%。
点评:
1、2022H1 业绩创历史新高,玻纤业务实现49%营收增长公司围绕玻纤主营,逐步打造“玻纤纱—玻纤制品—树脂—复合材料”的完整产业链布局。1)分业务:2022H1 公司玻纤及制品营收同比增长49.45%至11.92 亿元,营收占比提升9.88 pct 至77.58%。
树脂等化工制品营收下降8.82%至3.02 亿元,营收占比下降8.45 pct至19.64%。玻璃钢制品、气体分别实现营收0.41、0.01 亿元,占比2.70%、0.08%。
2)分区域:2022 年上半年公司外销占比提升3.69 pct 至27.33%,主要受益于海外经济复苏,带动了对国内玻纤的需求。2022 年1-6月,我国玻璃纤维及制品出口量累计107.83 万吨,同比增长42%;出口金额累计19.56 亿美元,同比增长45.7%。其中,纤维及短切毡制品、机械结合织物和玻纤布浸胶制品三大类产品出口量分别为77.55 万吨、20.47 万吨和9.82 万吨。海外销售均价普遍高于国内,公司外销业务或将持续量利齐升。
2、玻纤毛利率高达43.57%,销售净利率达27.84%2022 年上半年,公司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4.38 pct 至37.75%。其中玻纤及制品业务充分受益于行业高景气,毛利率大幅提升4.74 pct至43.57%,创造历史最佳水平。化工制品、玻璃钢制品、气体实现17.55%、18.70%、-6.71%的毛利率,分别变动-4.02/-5.90/-25.88 pct。
同期净利率提升5.84 pct 至27.84%,亦创造历史同期最佳;公司降费增效成果显著,使得净利率增幅高于毛利率增幅。2022 年上半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下降0.90 pct 至9.58%,其中销售费用率下降0.40 pct至2.35%;管理+研发费用率提升0.30 pct 至7.76%;财务费用率下降0.80 pct 至-0.53%。
2022 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3.93%至3.10 亿元;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1.50 pct 至23.43%,仍维持在较低水平。
3、国内车顶短切毡市占率超50%,热塑纱核心受益标的汽车轻量化持续推进,新能源车大爆发贡献新动能。除了车顶棚、车底护板、仪表盘支架等传统部位,新能源车增加三电系统,带 来充电系统、旋转变压器等新部件玻纤增强材料需求。据我们测算,2021-2025 年汽车改性塑料单车用量累计提升约136 kg,其中新能源车平均提升181 kg,燃油车平均提升71 kg;带来汽车玻纤需求量从100 万吨提升至180万吨,CAGR 达16%。轻量化有望成为未来几年拉动玻纤需求增长“最快的马车”
拆解长海股份发展逻辑,相较于同行业获得超额增速可以归结为:1)规模仍处于快速成长的早期阶段,产能及产销量弹性高;2)业务结构中热塑+玻纤毡类占到一半,并且在国内车顶短切毡领域市占率超50%;3)海外销售比例中枢维持在30%,海外能源价格高企、玻纤产能利用率低,使得国内优势企业充分受益。
2022 年上半年2400tex 缠绕直接纱均价约6190 元/吨;7 月底多数厂报价5400-5900 元/吨,均价5657 元/吨。8月仍未走出需求淡季,且前期新点火产能逐步释放、库存积累,粗纱价格加速筑底。预计9 月以来行业产量环比逐渐趋稳,下游需求提升,粗纱价格弱势复苏。当前环境下,具备产能弹性、产品结构占优的成长型玻纤企业更能实现业绩的平稳较快增长。
4、产能释放驱动业绩增长,技改布局风电等高端领域截至2022 年3 月,公司玻纤年产能达到30 万吨,一季度销量6.35 万吨,二季度产销量预计7-7.5 万吨。此外公司5 条薄毡生产线项目于2021 年建成第二条,推动公司薄毡年生产能力提升6,000 万平方米。
远期拟投资63.47 亿元建设60 万吨玻纤产能,截至2022 年4 月公司已竞得拟实施该项目的土地,一期计划建设2 条15 万吨产线,加大力度提升市场份额。
2022 年4 月,公司公告称拟将常州天马集团3 万吨产线升级改造成8 万吨高端高性能玻璃纤维及特种织物生产线;定位于高强高模量纱及深加工制品,专用于风电及新能源汽车等高端领域。项目建设期12 个月,总投资5.99 亿元;建成后现有产能将进一步扩充,产品性能得到优化和提升,持续加强公司市场竞争力。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 年营收为35.07、48.51、65.90 亿元,归母净利润7.62、10.51、13.46 亿元,对应PE 分别为9.6、7.0、5.5 倍。考虑到公司高量利弹性与低估值,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玻纤行业景气度下滑的风险;2)行业产能投放节奏过快的风险,3)原材料及能源价格波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