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发布2021 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25.06 亿元,同增22.71%,归属净利润5.72 亿元,同增111.46%,扣非归属净利润4.89 亿元,同增93.26%。我们预计2022 年玻纤行业高景气有望延续,随着产能释放,公司成长性有望开始兑现,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全年业绩实现高增。公司发布2021 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25.06 亿元,同增22.71%,归属净利润5.72 亿元,同增111.46%,扣非归属净利润4.89 亿元,同增93.26%,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5.98 亿元。折单四季度收入6.73 亿元,同增19.07%;归属净利润1.52 亿元,同增103.46%;扣非归属净利润1.26 亿元,同增84.59%,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54 亿元。
2021 年公司发货预计仍受海运费影响,剔除后预计会更好。报告期内,公司玻纤及制品业务实现收入17.24 亿元,同增29.47%,销量20.4 万吨,同增4.02%,销售均价约为8446 元/吨,同比提升24%,毛利率40.85%,同比提升9.73pcts。
虽然全年业绩高增,但我们判断较高的海运费对公司发货仍产生一定影响,导致公司玻纤及制品库存同增77%,对经营有一定拖累。若没有这部分影响,预计21 年业绩会更好。
2022 年玻纤行业高景气有望持续。供给端来看,虽然2021 年下半年的新增产能将为2022 年供给端带来增量,但2022 年行业新投产线数量较少,且在双碳政策能耗控制下产能释放的不确定性更强,预计供给新增有限;需求端来看,海外需求保持强劲,代表景气度的大宗粗纱产品一季度出口金额同增118%,出口均价同增30%。一方面体现出海外旺盛的需求,另一方面在高关税、高运费的情况下海外仍然选择从国内进口,体现出高内玻纤企业的竞争优势持续强化。
预计海外燃料价格高位的情况下,随着国外产能逐步减产退出,全年出口需求有望保持旺盛;短期,国内疫情对需求及发货有所影响,但目前玻纤价格仍然较为坚挺。在稳增长预期下,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延后的需求有望集中释放。预计全年供需仍将维持紧平衡,粗纱价格有望保持在高位,支撑公司业绩。
化工制品业务受原材料涨价影响毛利率有所下降,预计技改项目达产后,盈利有提升空间。报告期内,公司化工制品业务实现收入6.82 亿元,同增11.79%,实现销量8.01 万吨,同降10.86%(主要受技改停产的影响),销售均价8518元/吨,同增25.4%,毛利率17.12%,同降5.83pcts。毛利率的下滑主要来自成本端化工原材料的大幅涨价,单吨材料成本同比提升约41%,但扣除原材料的单吨制造成本则保持下降,体现效率提升。目前天马线技改已经完成,未来产能规模大幅提升的同时有望带动产能结构优化,效率进一步提升,制造成本有望持续下降。
非经常性损益较多主要来自铑粉出售。公司2021 年非经常性损益主要来自闲置铑粉处置收益约7480 万元,盘活资产的同时增厚公司利润。同时一季度公司继续出售部分闲置铑粉,对净利润仍有贡献。
较低负债率支撑产能扩张,成长性将逐步兑现。截止2021 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25.69%,同比提升2pcts,仍然处在行业较低水平,具备扩表能力。公司10 万吨玻纤新线已于21 年9 月点火,优化产品结构(合股、热塑为主)、降低成本的同时将为2022 年贡献业绩增量。同时公司公告天马线冷修技改计划,拟从3 万吨扩产至8 万吨,并配备高强高模产品,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中高端市占率。公司远期仍有60 万吨产能规划,且已经获得土地使用权。未来项目建成后,预计整体产能规模将超过90 万吨,由“三小家”步入“三大家”行列,产能扩张有望持续释放业绩。
风险因素:行业需求不及预期;供给增加过多;原燃料成本上升。
投资建议:公司是玻纤制品细分领域龙头,且具备产业链优势。短期来看,玻纤行业景气持续,产能扩张释放销量弹性。长期来看,公司产能扩张规划明确,具备较强成长性。我们略微调整公司2022-2023 年归属净利润预测至7.32/8.49亿元(7.31/8.49 亿元),新增2024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10.17 亿元,对应EPS预测为1.79/2.08/2.49 元,参考可比公司估值(中国巨石、中材科技、山东玻纤2022 年平均估值在8-10xPE)及考虑到公司制品为主盈利稳定性较强,给予2022 年13 倍PE,对应目标价23 元,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