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概述
2021 年4 月10 日公司发布2020 年年报,营收20 亿,同比下降7.6%,归母净利润2.7亿,同比下降6.5%。
二、分析与判断
价格及毛利率下滑,净利同比下降6.5%。
据公司年报,报告期玻纤及制品营收同比下降3.4%,毛利率同比下降1.1 个百分点,树脂等化工品营收同比下降16.1%,毛利率同比增加6.14 个百分点。玻纤及制品销量19.6万吨,同比增长1.4%,树脂等化工品销量9 万吨,同比增长11.2%。报告期营收和净利的小幅下滑主要是玻纤产品价格下跌及毛利率下降所致。展望2021 年,我们判断随着疫情的缓解,玻纤下游需求持续回暖,公司业绩有望稳步增长。
竣工持续回暖,玻纤需求有望快速增长。
建筑领域是玻纤应用最传统也是需求最高的领域,主要包括房地产和基建,下游应用主要是外墙屋面保温防水,玻纤增强水泥,玻璃钢建材等。据wind 数据,房地产期房销售数据到房屋竣工数据之间的传导时间为2-3 年左右;从前两轮传导周期来看,2009 年10月房屋销售面积累计同比达到高点,而竣工面积累计同比在2012 年3 月达到顶点,传导时间为2 年3 个月;2013 年2 月销售面积累计同比达到高点,对应竣工面积累计同比在2016 年2 月达到顶点,传导时间为3 年。本轮的房屋销售面积累计同比高点为2016年3 月,2017 年-2019 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与竣工面积差值持续扩大,由于疫情影响本轮的竣工高点推迟,我们预计2021 年竣工数据有望持续回暖,玻纤需求有望快速增长。
上游玻纤纱产能扩张,玻纤及制品成本逐步下降。
公司目前玻纤纱产能为20 万吨,预计到2021 年底可达30 万吨,玻纤纱产能增幅超50%。
随着玻纤纱扩张带来的规模效应、玻纤制品原材料自给自足带来的运费等减少以及生产线冷修技改后的效率提升,公司玻纤及其制品的单位吨成本已从2017 年的5770 元/吨下降至2019 年的4646 元/吨。我们判断,随着新一轮产能扩张,玻纤纱及制品单吨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
布局复合材料产品,完成产业链一体化,提升抗风险能力。
公司通过自建+收购的方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玻纤纱—玻纤制品—树脂—玻纤复合材料产业链,改善了公司之前以玻纤制品为主的较为单一的产品结构,从而提高了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三、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1~2023 年EPS 分别为1.00 元、1.28 元、1.60 元,对应PE 分别为16.8 倍、13.2 倍、10.5 倍。据wind,当前玻纤行业可比公司平均估值约为32 倍,此外考虑到受益于竣工持续回暖,玻纤需求稳步提升,玻纤行业高景气度有望持续延续,以及公司向上下游拓展,降低成本,提高抗风险能力,维持“推荐”评级。
四、风险提示
玻纤纱产能扩张速度慢;房地产竣工端回暖速度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