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主业介绍
业务板块包括智能环保电源设备(包括备用电源模块,数据中心等)、节能环保业务(智光节能对公司业绩有很大支持)、新能源汽车业务
新能源汽车:2014年开始涉足,捷星2014年盈亏平衡,2015年实现1.8亿收入、2000万的利润。捷泰2015年在上海等地的运营规模国内领先。
二、交流环节
1、公司对政策调整的看法及捷星是否备货以应对订单的爆发政策对于规范行业是有帮助的。2015年客运存在一些乱象,规范对于不具备行业准入的企业进行优胜劣汰。我们现在也在研究政策,并且制定策略,目前我们也在签一些预售合同。去年我们更多的是去做新能源汽车的开荒,但是今年明显不一样了,客户会主动提需求。
公司目前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准备:
车型:去年5-6家车企7-8家车型公告已申报,正在等审批。和一汽、东风、东南、厦门金龙、苏州金龙、厦门金旅等多款物流车正准备上公告,下一批陆陆续续都会出来,车辆性能能满足新标准要求。
产能:捷新的新厂房今年7月份投产,产能翻两番。去年也签了长期的电芯的框架协议,有了准备。
市场:客户有了更多明确需求,包括顺丰、EMS等。我们在各地布点。
下一步会尽量弥补上半年由于政策调整带来的对业绩的影响。
2、pack价格变化
2015年pack价格2.6-2.7元/Wh,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30%/10%,今年售价肯定会降,但净利率会维持,规模会进一步扩大。定价方面会结合补贴及运营的经济性来调整。一来今年上游电芯供应商的价格有进一步下降空间,二来物流车的补贴降幅相比客车并不明显,所以推广物流车还是有优势的。
3、主要电芯合作商
2015年主要是比克,今年还是以比克为主(根据比克的调研纪要,约有1800万颗,按40kWh/辆计算约3500辆),但会更广泛接触国内供应商,以平抑价格波动风险,方向还是三元18650电池。今年我们接触的包括天鹏、LG、松下等,具体的量要和下游车企的需求来对接。
4、去年(1982台套)和今年的主要客户
苏州金龙和厦门金龙,其中苏州金龙是物流车,而厦门金龙量比较大,主要是客车。但是由于三元在客车上暂停使用,厦门金龙的订单可能有一些影响,但是由于今年我们的客户比较多,包括东风、一汽等都把重点放在物流车上,所以影响不会很大。今年一来我们会通过整车客户的供应网络来扩大市场规模,二来我们还会通过我们自己的渠道,以及物流企业(顺丰、圆通等)的网络来加大销售,也就是我们有自己的运营平台。顺丰今年要推3000辆,EMS是2500辆,会替代传统燃油车以及电动三轮车。
5、产品主要的应用场景
电动微面的载重能力、续驶里程比电动三轮车更有优势,可以满足多送件的需求。我们的模式能够以更低的成本(租赁)来吸引客户。
使用电动车比使用传统燃油车应用于物流行业,使用成本能降低20-30%(包括保险、油费、保养等)。
6、补贴申请流程
国补:车厂凭合格证和销售凭证,每个季度上报工信部网站,然后由财政直接拨付,而且不计税。
地补:如果补贴给车企,那么地补就含在车辆销售价格(开增值税发票),我们跟车厂谈的是含地补的价格。但是车企得进地方的目录(或通过地方检测标准),而且客户要满足当地的额度管理(比如客运、货运许可证,由交通委批)。把销售协议由车企交给经信委去申请补贴(上海是车企申请,一季度审批一次,广州是由运营公司即客户去申请)。另一种是补贴给运营企业(比如物流公司),那么价格就不包括地补。
7、关于对捷星的收购进度以及pack企业是否也需要通过新国标中间暂停了3个月,主要是估值方面的原因,捷星方面的预期比较高。我们是通过换股的形式来做,是按现金流折现来评估的,所以存在一些分歧。但是后续我们还是会收的。今年下半年如果业绩起来,那么用估值来评估就没有问题了,年底我们会再考虑这件事。另外我们也不局限于这个项目,我们是要打造平台,有好的企业我们也愿意开放合作的。
新国标对于电芯是个强制标准,有些政策觉悟比较高的已经进去了。对于pack企业来说,也需要通过这个标准,但是目前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对于pack企业)应该会有半年-一年的过渡期。
8、关于补贴上限
对于上海是新问题,但对于别的地区并不是问题。如果严格执行,挺难做的,因为生产成本很难降那么多。政府制定政策其实是会商制度,相关企业是有反映声音的通道的。
我们对于地补还是有信心的。地方的推广部门是不愿意看到推广不达预期的,只不过是会考虑地方财政的压力。
9、捷泰的目标推广城市及目前的推广进度
今年计划北上广占60%。上半年由于政策原因,增量不多,下半年增速会很快。专用车车型方面(不包括物流车)我们今年也会继续开发。
10、租赁运营价格是否调整
2015年是79元/天,不同区域价格肯定不一样,会根据客户接受度、当地补贴、当地车型等来综合考虑,我们的租赁服务在维修、保养等方面更有竞争力。
对于非经营性的租赁运营(不需要我们去解决额度、维修、保养的),我们可以提供融资租赁服务,0.5-1.0万元卖给客户。
租赁运营的毛利润8000元/辆,净利润4000-5000元/辆。短期我们会看运营的业绩,长期我们还是要看平台的价值的,希望未来能通过平台来实现产业链的拓展和延伸,比如实现物流外包,这两年四通一达比德邦、顺丰的发展速度其实更快,通过加盟店的形式,扩张速度更快,如果我们能提供物流外包服务,那么业务扩张会更快。
我们还在做差异化的车型,满足和传统整车企业不同的差异化市场,比如特种专用车的布局,包括电力专用车,单车价值量大(200万/辆),今年可能就有1000辆的推广规模。
11、2月份大股东的处罚对未来的业务会不会有影响发生在15年4-5月份(和股灾有关),这个是操作的失误。现在我们把罚金已经交了,对于未来的并购、融资等都不会有影响,而且我们的资产负债率只有30%,短期的居多,未来还有很大空间。另外我们的超募资金还有2个多亿的余额,应付半年需求肯定没有问题。长期来看会根据资本市场环境,比如在今年把布局、业绩做好,明年再做融资。
12、体外充电桩企业的情况
这个企业原来做UPS,做通讯行业,有做电源模块的技术能力,去年致力于充电桩模块的设计制造,也参与了国网的投标以及和普天、特锐德的合作。这个公司也是我们实际控制人控股的企业,去年业绩还没起来(1亿收入/1000万净利润,主要是UPS,充电桩只占20-30%),等到业绩达到一定规模后会放进来,今年应该能翻倍,其中充电桩能占50-60%。目前捷泰用的大部分充电桩就是由这家企业提供的,充电桩的净利率能做到10%。
充电桩方面,我们现在是帮客户去布桩(2B),未来会逐步开放(2C),去年做了100-200个,一般是2辆车配一个桩。目前主要是客运(包括单位上下班通勤),运营是通过租车收的费用来实现(租车成本包括购车、建桩等);对于物流企业,也是类似的方式,目前暂不收服务费。
未来充电桩的运营成本还是会含在租车成本里头,但是充电服务费会和客户分成(6:4或7:3),充电服务费是额外的收入,实现增值。
13、车的成本、捷星的技术来源
捷星合作开发的小物流车成本4-5万元(扣除补贴)。
捷星的技术人员,pack来自一汽,BMS来自加拿大(共同开发算法,已得到授权)14、车型数量、价格等
车型更丰富,去年以4米小车为主,今年类似依维柯6米/1.5吨载重的车型也会开发,此外5米左右(得利卡、海狮)的也在开发,用于邮政,还有厢式的货运车(与东方合作,2吨载重)。毛利率水平能够维持。
15、车的折旧年限
5年,既能满足会计准则要求,也能满足国家质保要求。车辆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损耗可以通过协议、保险等来消除。
16、目前在运营的物流车
500-600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