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燃料运输容器国产替代领军企业,持续受益核工业自主可控公司2022 年营业收入10.75 亿元,同增13.42%;归母净利1.21 亿元,同增29.7%。
公司为国内核燃料运输容器国产替代领军企业,光伏订单显著增长,新燃料运输容器批量生产常态化。有望持续受益核电核准加速、乏燃料后处理产能提升及核工业自主可控。公司目前仍然面临产能桎梏,但整体盈利能力改善超预期,营销订单创历史新高。因此,我们下调2023-2024 年的营收预测,但维持2023-2024年盈利预测,新增2025 年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 年公司营收16.33/23.72/30.21亿元(2023-2024 年前值18.34/26.15 亿元);归母净利1.85/2.68/3.46 亿元,对应EPS 0.52/0.80/1.16 元,当前股价对应PE 为22.2/15.3/11.9 倍,维持“买入”评级。
盈利能力改善,净利率创5 年新高
公司2022 年毛利率24.08%,较2021 年提升1.54%;净利率11.24 %,较2021年提升1.5%,创5 年新高。公司盈利能力提升系得益于核电等高毛利新能源高端装备和天然气化工设备的营收占比和毛利率的提高。其中新能源高端装备营收占比由2021 年的24.5%升至43.9%,毛利率由2021 年的23.4%升至26.0%;天然气化工设备营收占比由2021 年的13.4%升至30.0%,毛利率由2021 年的26.15%升至27.0%。乏燃料运输容器产业化后公司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定增突破产能瓶颈,布局氢能领域静待花开
2022 年公司募投资金用于高端过程装备智能制造项目、氢能及特材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数字化升级及洁净化改造项目。其中,高端过程装备智能制造项目建设周期为1.5 年;氢能及特材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建设期1 年,研发期2 年。项目建成后,公司有望打破现有产能桎梏,实现智能化产线升级,提高装备生产效率并缩短产品交付周期。氢能布局有望助力公司长期增长,若未来中石化等石化化工企业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实现大规模制氢,公司可享业务相关性及客户优势。
风险提示:核电机组开工并网进度不及预期;新燃料、乏燃料运输容器国产替代不及预期;公司产能增幅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