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于下游需求向好、海外产品占比较高以及产能释放带来的规模效应,2022年上半年当升科技业绩超出市场预期,单吨盈利持续向好。公司在保持业绩快速增长的同时,加快扩产脚步,发布多款新品以抢占未来新的增长点。预计公司在产能持续释放期仍会受益于下游需求的高速增长,享受量利齐增带来的超额收益,上调公司2022-24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值为19.79/24.17/29.72 亿元(原预测值为15.24/19.97/27.38 亿元),对应EPS 预测为3.71/4.77/5.87 元/股。
给予2022 年30 倍PE,上调目标价至111 元(原目标价105 元),维持“买入”评级。
营收和净利润大幅增长,单季盈利能力继续提升。2022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91.13 亿元,同比增长204.92%;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12亿元/9.74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4.06%/234.49%,上半年非经常性损益主要来自远期结汇到期及公允价值变动的损失。Q2 实现营收52.21 亿元,环比增长37.17%;实现归母净利润5.25 亿元,环比增长35.17%。受益于下游需求的持续向好,以及新增产能顺利释放,报告期内公司盈利水平大幅增长。
海外业务盈利能力较强,正极材料单吨净利持续提升。根据我们测算,2022H1公司正极材料业务整体单吨净利为3.12 万元,较2021 年提高90%。公司上半年多元材料海外市场的销量占比高达37.8%,第二季度受到国内外钴价差异的影响,海外正极材料的单吨售价和毛利分别为29.15 万元/5.67 万元,高于国内产品的28.59 万元/5.11 万元,高占比高毛利的海外业务因此带动公司正极材料单吨净利提升。此外,上半年期间费用率同比减少1.67pcts,这也表明公司产线成熟之后,规模效应逐步显现并带动盈利能力提升。
新增5 万吨产能即将释放,远期规划超45 万吨。2022 年上半年公司正极材料产能为2.5 万吨,多元材料和钴酸锂产量分别为2.82 万吨和1065 吨,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19.8%/74.0%。公司预计常州当升二期5 万吨高镍项目将于下半年逐步投入使用;江苏当升四期2 万吨小型锂电正极材料项目正在开展基础部分施工。此外,公司预计芬兰首期一阶段5 万吨高镍产能2024 年建成投产;公司预计与中伟股份合作建设的30 万吨磷酸铁锂一体化项目也会拓展为新的利润增长点。以上项目达产后,公司正极材料产能将超45 万吨。
研发投入硕果累累,高端产品成功推向市场。公司上半年研发费用率达到5.55%,同比增加0.8pct,多个研发项目已获市场认可。现有产品中,多款高端正极材料成功供货国际高端客户,高镍Ni93 产品通过电池企业测试。新款产品中,公司发力超高镍无钴、固态电池、富锂锰基以及钠电正极等多个电池新材料方向,在客户认证及产品送样方面均取得一定进展。随着多款产品的逐步推广,公司有望在新的电池技术革新浪潮到来之际继续维持领先优势。
风险因素: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下游需求增长不及预期;公司产能建设不及预期;公司海外项目建设运营风险。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受益于下游需求向好、海外产品占比较高,以及产能释放带来的规模效应,公司2022 年上半年业绩超出市场预期,单吨盈利持续向好。公司在保持业绩快速增长的同时,加快扩产脚步,发布多款新品以抢占未来新的增长点。预计公司在产能持续释放期仍会受益于下游需求的高速增长,享受量利齐增带来的超额收益,上调公司2022-24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值为18.79/24.17/29.72 亿元(原预测值为15.24/19.97/27.38 亿元),对应EPS 预测为3.71/4.77/5.87 元/股。当前正极材料行业可比公司(容百科技、厦钨新能、长远锂科、振华新材)2022 年平均PE 估值水平为24 倍(基于Wind 一致预期),考虑公司超越同行的盈利能力,给予公司2022 年30 倍PE 估值,上调目标至111 元(原目标价105 元),维持公司“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