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总结:公司2021 年H1实现营业收入29.89亿元,同比增长174.08%;实现归母净利润4.47 亿元,同比增长206.0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91 亿元, 同比增长156.70%,EPS0.99 元。
公司产能快速扩张,产销量增长迅速。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销量1.89万吨,同比增长131.60%,产品销量创历史新高。公司近两年加快了产能规划和建设步伐,公司常州一期一阶段2万吨产能与今年7月份投产,二阶段3万吨预计于明年年底前投产。同时公司启动了再融资项目,计划募集不超过46.45亿元用于建设常州二期工程、江苏四期工程等项目,共计4万吨,预计2023年底前投产。在海外产能布局上,公司已启动欧洲10万吨高镍动力正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论证工作,下一步将加快推进该项目的投资决策及落地实施。
员工激励到位,正极材料技术领先。7月6日,公司公布《超额利润分享方案》,激励公司各类技术及管理人才的创新创造动能,提升公司经营业绩,加快公司改革发展步伐。公司在锂电正极材料团聚型多元材料、单晶型多元材料继续保持技术领先优势,高镍材料、碳酸锂工艺产品等多类产品性能全面优于同行竞争产品水平,快速卡位国内市场。通过进一步强化自身研发设计能力,优化生产工艺。公司客户结构多元化,包括比亚迪、LG化学、三洋能源、三星等国内外锂电巨头。
全球电动化需求高增,提前布局抢占先机。2021年全球电动化政策加速推进,利好在布局全球的动力电池厂商,国产锂电材料需求量极大,电动车产能增加,对电池需求巨大,公司正极海外布局较早,销量一直保持领先,后续将会充分受益。我国锂电产业链完备,成本低,市场竞争力强。随着高镍三元材料渗透率以及技术门槛的提升,具备量产技术的龙头企业市场份额有望提升,改善目前国内正极材料分散竞争格局。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布局全球市场,海外客户占比近70%,同时降本增效成果显著,产品盈利保持稳定,2021年业绩有望实现高速增长。未来三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62.1%。我们给予公司2022年35倍PE,目标价90.65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欧美新能源车政策波动风险;下游电池需求增速不及预期导致产能过剩的风险;新增产能投产及达产进度或不及预期的风险;汇率波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