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及1Q23 业绩略低于我们预期
公司公布2022 年及1Q23 业绩:2022 年公司实现收入52.57 亿元,同比+139.6%;归母净利润3.64 亿元,同比-0.4%;扣非归母净利润4.59 亿元,同比+29.1%;净利润低略于我们预期,主因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
1Q23 实现收入10.41 亿元,同比+21.3%/环比-31.1%;归母净利润-1.35亿元,同比-205.0%/环比-118.4%;略低于我们预期,主因下游需求不足及行业去库存导致盈利能力承压、以及公司计提存货跌价准备0.96 亿元。
发展趋势
1Q23 下游需求不足,公司盈利有所承压。2022 年公司收入同比+139.6%至52.57 亿元,分业务来看,锂电材料业务收入同比+157.1%至49.5 亿元,锂电材料销量同比+93.2%至11.4 万吨;机械制造业务收入同比+12.1%至3.0 亿元。1Q23 受下游客户需求不足及行业去库存影响,负极材料销量及单吨盈利有所承压,带来公司毛利率同比-19.3ppt/环比-7.6ppt 至7.8%;期间费用率同比+3.2ppt/环比持平至15.0%;此外,公司计提存货跌价准备0.96 亿元,主因1Q23 以来外协石墨化加工价格快速下降。
产能布局积极推进,石墨化自供比例稳步提升。2022 年公司积极推进产能布局,计划在四川甘眉工业园建设“年产13 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其中包含年产13 万吨负极和10 万吨石墨化产线;计划在甘肃兰州新区与重庆弗迪合作设立合资公司,建设“年产10 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控股海达新材料,计划在安徽望江经济开发区建设“年产10 万吨负极材料粉体生产基地项目”。随着公司新增产能建设项目的推进,公司预计2023 年内石墨化自供比例将达到70%以上,有望提升公司毛利率水平。
积极开拓海外客户,持续巩固负极竞争优势。公司动力电池领域核心客户覆盖比亚迪、宁德时代、中创新航、亿纬锂能、瑞普能源、ATL 等国内外一线锂电企业,客户渠道优势明显;同时公司加大海外开拓力度,2022 年成功开发韩国LGES 客户,我们预计2023 年公司海外销售贡献有望提升。此外,公司负极业务技术先发优势明显,目前已获得发明专利12 项,包括75项发明专利在内的77 项专利正在申请。我们认为伴随公司加大研发投入,产品结构有望不断丰富,在消费、储能类锂电负极市场有望迎来突破。
盈利预测与估值
考虑到行业存在竞争加剧的风险、下游需求复苏慢于预期,我们下调2023年盈利预测53%至5.3 亿元,首次引入2024 年盈利预测7.2 亿元。公司当前交易于16.7/12.3x 2023/2024 年市盈率。我们下调目标价53%至16元,对应22.0/16.2x 2023/2024 年市盈率和32%的上行空间;维持跑赢行业评级。
风险
新能源车销量不达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行业竞争格局恶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