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发布2022 年中期业绩:实现营业收入81.07 亿元,同比增长10.34%;归母净利润12.91 亿元,同比增长15.73%;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3.82 亿元,同比增长12.65%。业绩略超市场预期。
点评:
多地散发疫情拖累上半年增速,疫情受控之后有望迎来需求反弹:2022 年Q2 单季度归母净利润6.81 亿元,同比增速7.6%,增速受疫情拖累。受2 月以来深圳、上海、湖南等地的疫情反复,所在地的医院就诊量及业务开展均受到影响,上半年公司营收及利润端增速相较去年同期有所放缓。我们认为受疫情影响的需求积压会在此轮疫情结束之后逐步释放,6 月随着疫情缓和,公司通过线上线下互动融合实现了业绩回升,此外,公司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市场占有率持续上升,我们看好在疫情结束之后,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
屈光视光韧性较强实现较快增长,且带动利润率水平提升:2022 年上半年公司门诊量554.10 万人次,同比增长15.67%;手术量44.49 万例,同比增长9.74%。上半年受多地疫情散发影响,门诊限流影响公司业绩,疫情受控以后眼科需求逐步释放。
作为公司的核心业务,屈光和视光业务持续较快增长。2022 年上半年屈光业务营收达34.38 亿元,同比增长20.85%,毛利率57.69%,同比上升0.10pct。2022 年上半年公司视光业务营收17.63 亿元,同比增长15.67%,毛利率为53.69%,同比提升0.75pct。高毛利的屈光与视光业务的快速增长,也带动了公司的盈利水平,2022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49.32%,同比提升0.58pct。除屈光与视光业务之外,白内障项目实现收入10.45 亿元,同比下降2.63%,毛利率35.88%,同比下降2.09pct;眼前段项目实现收入6.80 亿元,同比下降4.2%,毛利率为40.29%,同比下降0.81pct;眼后段项目实现收入5.20 亿元,同比增长8.49%,毛利率30.06%,同比下降1.41pct。其他项目获营收6.51 亿元,同比下降7.73%,毛利率为39.38%,同比上升0.27pct。
公司持续“分级连锁”发展模式,强化国内与海外布局优势:公司继续提升全国医疗网络的广度、深度、密度以及高度,已在湖南、湖北、四川、辽宁、广东等公司重点布局省份逐步实现以省会城市一城多院、眼视光门诊部以及爱眼e 站的横向同城分级诊疗网络建设。截至2022 年6 月30 日,公司体内+集团内部共有医院加门诊部超过600 家,其中公司体内在境内共有医院187 家,门诊部132 家,稳居国内行业龙头位置;海外已布局115 家眼科中心及诊所,逐步形成覆盖全球的服务网络。
随着公司体内旗舰老院的稳定增长,次新院的业绩爬坡,集团内部孵化的优质医院不断整合,公司可持续稳步增长,稳定国内龙头地位,强化海外布局优势。
政策支持未变,民营眼科未来仍可期:国家对眼科行业和社会办医的支持与重视未变,如今年一月颁布的《“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 年)》以及《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21-2025 年)》等,与之前发布的相关政策文件保持了一贯性。随着居民眼健康意识逐步加强,医疗消费稳步升级,国家近视防控战略、防盲治盲等政策的推进实施,公司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经营规模和人才队伍不断扩大;同时随着国内疫情整体得到有效控制,公司各项业务快速恢复,共同促进了业绩的增长。
激励机制具有竞争力,医教研平台助力长久发展:2022 年上半年,公司完成了2021 年预留限制性股票的授予,继续推进合伙人计划的实施并部分兑现,全面践行“共创、共享、共赢”的发展理念,公司员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快速提升。
公司进一步完善医教研平台建设,分别与天津大学、四川大学、天津职业大学以及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新增了湖南省眼视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眼视光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两个省级创新平台,坚定公司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路线,为长久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作为眼科专科医院的龙头,屈光、视光及多项业务均处在高速增长期,且在疫情压力下依旧保持业绩高增长。考虑疫情影响,我们小幅下调2022 年归母净利润至29.26(原预测30.01 亿元,下调幅度2.5%)。
小幅下调2023 年归母净利润至39.70 亿元(原预测为39.90 亿元,下调幅度0.50%),因疫情影响渐消叠加干眼症和老花业务收入的高速增长,小幅上调2024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50.71 亿元(原预测为50.63 亿元,上调幅度0.15%)。
现价对应22~24 年PE 为69/51/40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的风险;并购项目整合不达预期;白内障筛查政策继续收严的风险;医保政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