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能力回升,扣非归母净利润表现亮眼
2024前三季度公司营收340.5亿元、同比-4.2%,归母净利润31.9亿元、同比-6.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5.0亿元、同比+11.4%,毛利率 17.4%、同比+0.6pcts,净利率9.6%、同比-1.3pcts,主要由于政府补助同比减少。其中Q3营收123.9亿元、同/环比-1.3%/+0.4%,归母净利润10.5亿元、同比-17.4%,扣非归母净利润 10.0 亿元、同/环比+11.4%/+25.5%,毛利率19.0%、同/环比+0.7pcts/+3.4pcts,净利率9.1%、同比-1.7pcts,Q3整体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及竞争格局加剧影响,公司运营能力显著提升,截至2024年 9 月底,公司存货周转天数及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分别为 58.7 天和 234.1天、较2023年9月底79.4天和168.0天变化较大,产业链议价能力加强。
电车市场稳中有进,储能市场维持高增长
全球电车增速稳中有进。据Marklines数据,2024前三季度全球电车销量达到 1169.9 万辆、同比+25.5%、渗透率达到 18.1%。其中中国市场今年以来在头部车企主动降价带动以价换量、国家以旧换新政策等利好因素推动下保持较高增长。根据中汽协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电动车销量达到832.0万辆、同比+32.5%、渗透率达到 38.6%。其中重卡领域电动化表现亮眼,根据第一商用车网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电动重卡累计销量达到 48513辆、同比+143.2%。
储能方面,中标&装机市场双双高增。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储能中标量达125.7GWh、同比+98.9%,已超去年全年中标量。装机方面,中美市场为主要驱动力,据储能网/EIA 数据,1~8 月中美储能新增装机分别为19.8/6.2GW、同比+84.5%/+55.3%。未来储能市场总体需求仍然有望维持较高增速。
三大业务持续发力,储能+消费领跑
根据公司公告,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动力/储能电池出货分别为20.7/35.7GWh、同比+5.0%/+115.6%,其中Q3动力/储能电池出货分别为7.2/14.8GWh、同比+1.3%/+94.6%。动力业务略有承压,主要受乘用车大客户车型销量不及预期影响。公司商用车领域优势持续巩固,市场份额达到13.1%、同比+4.7%,市占率稳居第二。储能业务增长势头强劲,上半年储能电芯出货量全球排行第二,王牌产品Mr.Big、Mr.Giant相继获取国内外系列认证。消费电池领域公司锂亚硫酰氯电池、电池电容器(SPC)两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持续引领市场。消费类小圆柱电池单月产销量突破 1 亿只。
CLS 模式开启增长新动能,供应链体系稳步完善
公司积极推进全球市场开拓,CLS全球合作经营模式业务开局良好,公司首个CLS模式落地项目ACT公司(Amplify Cell Technologies LLC)进展顺利,目前多个项目正处于洽谈阶段,为该模式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供应链体系方面,公司战略性供应链关系打造坚实,实现锂电材料产业链全面覆盖。印尼红土镍矿湿法冶炼项目已顺利实现投产,每年可生产约12万吨镍金属和约1.5万吨钴金属,与德方纳米在云南曲靖合资建设的年产11万吨磷酸铁锂项目已满产且全部产能供应公司。公司未来将持续深化产业链合资公司战略协同,保持竞争力。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
在海外政策&贸易壁垒扰动下汽车市场电动化仍呈现向上趋势,储能行业高景气度有望维持。公司为锂电池龙头企业,积极布局海内外产能,动储市占率持续增长;高端化技术持续领先,供应链体系进一步完善;在行业竞争格局加剧的情况下仍体现出一定的盈利韧性,综上,我们认为公司具备高壁垒及优于行业的增长预期,维持“买入”评级,预测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45.6、57.9和71.2亿元,对应PE值分别为22、17和14倍。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不景气,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国内外电车政策转向;国内外电力过剩导致储能需求不及预期;公司新产能投放不及预期;贸易壁垒;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影响盈利能力;股价存在较大波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