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导读:
公司上半年动力储能业务发展良好,短期受行业及产品结构影响盈利能力有所下滑。
长期看新产品新模式有望助力公司持续增长。
投资要点:
维持增持评级。考虑到行业阶段性产能过剩带来的盈利承压,下调公司24-25 年EPS 为 2.26(-0.07)元、2.69(-0.36)元,新增26 年EPS 为3.35 元,参考同类可比公司给予24 年18.61X PE,目标价下调为42.06 元。
业绩略低于预期,盈利能力有所下降。24Q2 公司实现营收123.42 亿元,同增4.7%%,环增32.5%;归母净利润10.72 亿元,同增6.0%,环增0.6%;扣非归母净利润7.98 亿元,同增23.7%,环增13.8%。
23Q2 公司毛利率为15.56%,环比-2.08pct,主要为储能营收占比提升较快而毛利率较消费业务较低所致。
储能放量成亮点,消费电池业务实现高增。动力储能方面,2024 年上半年公司动力电池出货13.54GWh,同增7.03%,储能电池出货20.95GWh,同增133.18%。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上半年公司在国内动力装机量排名第四,市占率4.21%;在国内新能源商用车装车量排名第二,市占率13.59%。根据EV Tank 数据,上半年公司在中国电动重卡装机量排名第二,市占率16.4%。
根据 InfoLink 数据,上半年公司储能电芯出货量位列全球第二。消费电池方面,受益于全球物联网行业的快速增长和智能表计产品进入更换周期等因素的驱动下,锂原电池需求保持良好态势。电动工具、两轮车等下游需求逐步增加带动消费类圆柱电池单月产销量突破1 亿只实现满产满销。小型锂离子电池在巩固原有客户和细分市场份额的基础上,持续推进海内外头部新客户开拓,产品已在多个新细分市场中取得突破。
新产品新模式助力长期增长。公司在国内率先实现大圆柱电池的量产交付,截至2024 年6 月18 日,已累计完成超21,000 台的交付。
针对海外市场,公司推出CLS 全球合作经营模式,该模式具备轻资产运营优势,是对现有电池业务和产业协同的补充。
风险提示: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储能需求出现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