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发布2021 年中报,2021H1 营收11 亿元,同比增长21.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9 亿元,同比增长12.30%,对比上年同期剔除红外热电堆温度传感器影响后的同比增长为61.55%。
我们的点评如下:
营收稳步增长,费用管控得当盈利能力保持稳定从营业收入来看,公司21H1 实现营收11 亿元,其中传感器1.26 亿,同比下降24.69%;智能仪表2.57 亿元,同比增长58.45%;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3.3 亿元,同比增长55.74%;公用事业3.68 亿元,同比增长5.58%。从盈利能力来看,公司21H1 实现归母净利润1.39 亿元,同比增长12.30%,处于此前业绩预告中值水平。从各项费用率来看,21H1 公司三项费用率为13.86%,同比下降1.90 个百分点,公司研发费用率为5.52%,同比提升0.48个百分点。
大环境机遇驱动公司不断向前迈进,持续拓展市场+战略布局+客户合作未来可期
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公司的主要业绩驱动因素有:1)物联网各行各业渗透加速传感器需求释放;2)新《安全生产法》驱动安全刚需共识,公司优势领域市场空间广阔;3)低碳减排,“双碳” 目标为公司带来长期受益;4)国产化替代进程加速,产品迎来更多市场机遇;5)家居/车载等消费领域智能化升级提升公司产品需求。
不断拓展市场、战略布局、打通客户合作渠道:1)热释电传感器成功打入华为、格力、小米供应链体系;2)持续深化与海尔、美的在家电领域的合作;3)千万支柔性传感器投产,订单饱满,与小米科技、科大讯飞、九号科技等展开良好合作;4)车载产品(车载AQS、粉尘、二氧化碳传感器)和市场双向推动,效果显著。
掌握多种传感器核心工艺,作为气体传感器龙头持续研发不断强化核心竞争力
传感器属于物联网感知层的核心技术,公司经过二十余年的潜心研发,现已打造出包含芯片设计、敏感材料、制造工艺、封测技术等全流程的传感器核心技术平台,具备国内领先的气体传感器研发和生产技术。随着平台技术的扩展强化,更多新种类的传感器产品不断产出。公司掌握厚膜、薄膜、MEMS、陶瓷等核心工艺,能够生产半导体类、催化燃烧类、电化学类、红外光学类、光致电离类等主要种类气体传感器,全产业链自主可控,稳居气体传感器领域龙头地位。同时,发挥传感器技术优势,支撑打造涵盖机械、电子、光学、软件等设计制造为一体的仪器仪表技术平台,持续推进多门类传感器以及多种工业安全、环境监测类仪器仪表的研发和市场投放,不断强化传感器的核心竞争力及仪器仪表的技术领先优势,筑高行业壁垒。21H1 公司及子公司新增专利证书26 项,其中发明专利2 项,实用新型专利19 项,外观设计专利5 项;新增软件著作权证书15 项。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万物互联时代来临,全社会各个行业面临智慧化、数字化的发展机遇,进而带动前端的传感器和仪器仪表的需求提升,同时公司布局物联网应用业务,在前端的物联网和仪器仪表端发力,空间有望逐步打开。我们看好公司长期发展,预计21-23 年净利润分别为3.0 亿、4.3 亿和5.5 亿元,对应22 年18 倍PE,重申“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物联网行业竞争加剧、集团化经营带来的管理风险、新冠疫情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