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公司 2021Q2 业绩下滑,盈利能力短期承压;但充电业务仍保持较高增长韧性,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加速提升,以及充电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有望迎来业绩改善。下调公司 2021-23 年 EPS 预测至 0.24/0.47/0.68 元,基于分部估值法,给予目标价 38.00 元,维持“买入”评级。
Q2 业绩受疫情等因素影响,盈利能力短期承压。公司 2021H1 实现营收 33.91亿元(+28.2% YoY),归母净利润 2152 万元(+79.6% YoY),业绩低于预期,毛利率为 18.1%(-1.6pcts YoY);其中 Q2 实现营收 19.98 亿元(+7.4% YoY,+43.5% QoQ),归母净利润 614 万元(-92.8% YoY,-60.1% QoQ),毛利率为 17.1%(-4.0pcts YoY,-2.4pcts QoQ),盈利能力下滑一方面或由于原材料成本上涨侵蚀利润,另一方面由于受国内部分地区疫情反复影响,充电运营业务利用率增长略逊于预期。
充电业务保持快速增长,有望迎来业绩释放。公司 2021H1 新能源汽车充电生态网业务收入 11.01 亿元(+69.6% YoY),毛利率 8.2%(+1.2pcts YoY),受疫情和价格竞争加剧影响,盈利能力仍然承压。公司 2021H1 平台充电量约18.6 亿度(+83% YoY),累计充电量超 83 亿度,注册用户超 495 万,预计2021 年总充电量将达 40-45 亿度。据中国充电联盟统计,截至 2021 年 7 月底,公司上线运营公共充电桩 22.3 万个,公共充电桩市占率约 24%,社会公共充电量市占率约 35%以上,目前充电桩平均利用率约 9%-10%。随着电动汽车产销增长提速,保有量快速提升将带动充电需求放量,公司作为国内充电运营行业龙头,充电利用率有望稳步上行,迎来业绩持续释放。
引入强资源战投,推动充电业务竞争力提升。公司于 2021H1 引进国内外领先的投资机构 GIC、普洛斯、国家电投、三峡集团、久事集团等战略投资者增资入股特来电,增资金额合计 5.85 亿元,且战投在物流、地产、新能源发电、分布式能源、公共停车场站等领域拥有丰富的资源,与特来电有望形成产业和资源协同。通过引入强资源战投,有助于特来电资本实力和业务开拓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推进和完善公司充电和能源领域业务布局,扩大公司市场影响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盈利水平。
持续拓展电气设备制造市场,龙头地位巩固。公司 2021H1 电气设备制造业务收入 22.90 亿元(+14.7% YoY),毛利率 22.8%(-1.0pct YoY),毛利率下降主要由于市场竞争加剧,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公司推进内外协同整合,在新能源、电网、轨交等市场持续扩张,在手订单和合同额持续增长,2021H1 签订模块化变电站 105 套(+75% YoY),截至 6 月底累计完成签订总量达 582 套,在行业内中遥遥领先。
风险因素:电动汽车增长不及预期,充电利用率提升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投资建议:基于公司中报,考虑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国内散点疫情影响,我们下调公司2021-23年净利润预测至2.5/4.9/7.1亿元(原预测值为4.1/6.0/8.6亿元),对应 EPS 预测分别为 0.24/0.47/0.68 元,现价对应 PE 135/69/48 倍。采用分部估值,参照国内外充电独角兽公司估值以及长期成长性,给予充电运营业务20 倍 PS、制造板块 30 倍 PE,2021 年公司目标市值约 400 亿元,对应目标价38.00 元,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