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公司是国内精密金属结构件主要供应商,实行跨行业、多品类的发展战略,2023H1 受海外半导体设备零部件需求偏弱影响,营收呈下降趋势,同时高毛利的国外业务占比下降明显,业绩短期承压。上半年公司实现储能业务应用领域拓展,提高市场份额,同时收购智能装备系统制造商冠鸿智能,推动公司从精密金属制造商向具备集成能力的综合配套制造服务商转型。
事件
公司发布2023 年半年报,2023H1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4 亿元,同比下降15.23%;归母净利润0.50 亿元,同比下降32.2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48 亿元,同比下降33.27%。其中,2023Q2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7 亿元,同比下降18.29%;归母净利润0.28亿元,同比下降41.4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29 亿元,同比下降37.52%。
简评
国外业务带动整体收入下行,业绩短期承压
营业收入有所下降,海外业务收缩。受下游以海外为主的半导体设备需求需求收缩影响,2023H1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4 亿元,同比下降15.23%。营收分业务来看,公司精密金属结构件、专用设备维修和其他业务分别实现营收2.41、0.03、0.01 亿元,同比分别-15.22%、-14.74%、-19.58%,公司业务结构相对稳定,精密金属结构件收入占比达98.51%,整体专注于定制化精密金属结构件产品制造业务。营收分地区来看,公司2023H1 国内、国外分别实现销售收入1.64、0.80 亿元,同比分别+24.37%、-48.66%,公司根据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出于降低经营风险角度合理做出战略调整,在多领域中加大国内市场开发力度,国外业务收入占比为32.84%,同比-21.38pct,国外业务收入及占比降幅较大。
从盈利能力角度看,2023H1 公司毛、净利率分别为31.07%、20.64%,同比分别-6.87pct、-5.18pct,主业精密金属结构件业务毛利率为30.77%,同比-6.84pct,分地区来看,公司国内、国外销售毛利率分别为23.32%、46.92%,同比分别-0.07pct、-3.30pct,国内较国外销售毛利率低约23.60pct,叠加国外业务收入占比下降,公司毛利率呈现下降趋势。
费用端来看,2023H1 公司期间费用率为4.91%,同比-0.85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22%、5.28%、4.37%、-6.96%,同比分别+0.33pct、-2.47pct、+0.25pct、+1.04pct,受到营业收入下降影响,公司整体费用率略有改善,其中2023H1 公司管理费用为0.13 亿元,同比下降42.24%,受益于中介费用减少,公司管理费用下降明显。归结到利润端,2023H1 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0.50 亿元,同比下降32.23%;扣非归母净利润0.48亿元,同比下降33.27%,公司整体营收下降叠加毛利率较高的国外业务占比收缩,业绩短期承压。
跨领域柔性制造体系完备,上半年储能产品业务实现份额提升公司结构件产品应用于半导体设备领域,和新能源及电力设备、通用设备、医疗器械和轨道交通等其他设备领域,业务领域跨度大,不同领域产品重合度低,公司具备开发和生产定制化、工艺复杂、小批量、多品种等产品的能力,同时能够快速反应客户需求并提供服务。2023H1 公司抓住储能业务的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柔性生产能力,积极调整公司内部的产能和市场开发策略,将储能产品的业务从单一的供应领域拓展到多种应用领域,提升了市场份额。
收购苏州冠鸿智能有望形成协同效应,推动公司向综合配套制造服务商战略转型公司拟收购智能装备系统制造商冠鸿智能。2023 年7 月31 日,公司发布《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预案》,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以不超过4.08 亿元的交易对价购买苏州冠鸿智能51%股权,其中①交易对价的70%以发行股份方式向不超过35 名特定对象募集配套资金,发行股份支付金额不超过2.86 亿元;②交易对价的30%以现金方式支付,现金支付金额不超过1.22 亿元。
收购完成后公司将与冠鸿智能在业务、应用领域及技术方面形成协同效应,冠鸿智能有望贡献业绩增量。①业务方面,推动实现生产辅助智能装备系统在半导体设备制造领域的应用和拓展,提升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的智能化水平;②应用领域方面,公司可借助冠鸿智能在动力和储能电池等领域积累的客户资源,实现精密金属制造的应用领域延伸,提高收入规模;③技术方面,公司已成立自动化装配事业部,提高半导体设备等专业领域的集成装配能力,重点支持和满足国内半导体设备厂商的需求,公司将融合冠鸿智能在集成方面的技术优势,推动自身从精密金属制造商向具备集成能力的综合配套制造服务商转型。此外,冠鸿智能承诺2023 年度、2024年度和2025 年度经审计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分别不低于5,800 万元、7,000 万元和8,200 万元。
投资建议
不考虑此次收购冠鸿智能51%股权,预计公司2023-2025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36、10.16、14.90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4%、59.85%、46.61%,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2、1.97、3.00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82%、61.73%、51.91%,对应2023-2025 年PE 估值分别为30.46x、18.83x、12.40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分析
1)下游扩产不及预期:若疫情、行业周期下行等因素导致下游投资、扩产意愿降低,将对公司的业务发展和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2)新产品开拓、产能扩张不及预期:若新产品开拓与新项目产能扩张不及预期,则会对其未来经营业绩的持续提升产生不利影响。
3)技术创新风险:若公司新产品研发无法保持或后续研发投入不足,公司将面临市场竞争力下降的风险。
4)供应链持续紧张风险:若公司持续受到供应链紧张影响,则会对公司产能以及收入产生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