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发布2022 年报及2023 年一季报,2022 年全年公司实现营收6.19亿元,同比增长16.83%;实现归母净利润1.50 亿元,同比增长35.25%;实现扣非净利润1.51 亿元,同比增长42.61%;公司2023 年Q1 实现营收1.17 亿元,同比下降11.65%,环比下降26.85%;实现归母净利润0.23 亿元,同比下降16.32%,环比下降24.7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19 亿元,同比下降25.30%,环比下降27.91%。
精密金属结构件业务稳健增长,成本增加影响22年利润:2022 年公司业绩同比增长,下游客户订单增加,公司核心主业精密金属结构件产品销量同比增长带动整体业绩增长。分产品来看: 2022 年,公司精密金属结构件营收6.11 亿,同比增长17.22%,营收占比98.61%,毛利率37.43%;半导体设备维修营收0.06 亿元,同比下降7.44%,营收占比1.03%,毛利率45.64%。
2022 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37.67%,同比下降1.75pct;净利率为24.26%,同比增长3.29pct,毛利率短期承压,主要系公司精密金属结构件产品成本增加、产品毛利率下滑影响公司整体毛利率。费用方面,2022 年全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86%/6.59%/3.39%/-6.06%,同比变动分别为-0.13/+0.29/+0.23/-7.18pct。公司财务费用变动主要系汇率变动导致汇兑损益增加。受半导体领域需求下滑等影响,公司2023 年Q1 业绩同比下滑。
为了提升营收,降本增效,公司积极开拓国内半导体新客户和开发新产品,提升国内的订单需求增加半导体领域的营收,并利用新释放的产能增加了其他领域的产品加工制造能力,同时缩减部分其他方面的开支。
深耕精密金属结构制造领域,积极开拓新能源业务:公司深耕全球精密金属结构制造市场,为下游客户提供多样化、多品种、工艺复杂、精密度高的精密金属制造服务。公司专注于向国内外领先的高端设备制造商提供“小批量、多品种、工艺复杂、精密度高”的定制化精密金属结构件产品,可为全球客户提供多品种、高质量、反应快速的精密金属结构件及集成装配产品。在新能源领域,公司积极开拓逆变器、储能、充电设备、新能源汽车用等国内应用市场业务。2022 年度公司新能源的销售占比约25%,是公司第二大的业务。公司新能源及电力设备领域的产品目前主要应用在光伏逆变器、储能逆变器、储能设备上。随着产能得到释放,公司已拓展了不同型号、不同功率的储能柜、储能逆变器等新能源电池用的结构件。随着公司业务在新能源领域不断开拓,公司新能源业绩有望能进一步提升。
积极布局新产能,半导体零部件国产替代加速:公司精密金属结构件产品广泛应用于半导体设备领域。据Gartner 数据显示,预计2023 年全球半导体市场总收入为5320 亿美元,市场空间较广阔。2021 年,公司发布IPO 项目,拟投资3.50 亿元用于“精密金属结构件扩建项目”和“精密金属制造服务智能化研发中心项目”;“精密金属结构件扩建项目”预计在2024 年6 月30 日后正式投产,预计项目满产产值能达4.10 亿元,项目达产后,预计每年新增产能可达到:半导体设备结构件0.39 万套、新能源及电力设备结构件7.18万台、通用设备结构件4.40 台、轨道交通结构件250 列、医疗设备结构件2.70 台;“精密金属制造服务智能化研发中心项目”预计在2023 年12 月31日后完工并投入使用。2022 年,公司发布可转债项目,拟投资3.40 亿元用于“半导体设备等领域精密金属部件智能化生产新建项目”,该项目预计在2024 年12 月31 日后投产,预计项目满产产值能达4.56 亿元,项目达产后,年产半导体设备等领域精密金属部件约2.30 万套/件。随着公司产能的逐步释放,公司在半导体零部件领域的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针对半导体设备领域的精密金属制造技术不断改进和创新,有望受益于半导体行业的持续发展。随着我国通过不断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自主创新,逐渐发展成为高端装备制造业大国,半导体等行业对高端精密金属产品需求急速增长,促使上游精密金属制造等行业的迅速发展。受益于国产代替进程的加速,公司的市场地位有望进一步提升。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公司主要从事高端精密金属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的主要产品或服务为晶圆刻蚀气体输送中心结构件、晶圆(清洗、沉积)控制平台结构件、晶圆成膜设备(PECVD)气体输送装置结构件、超高亮度LED 和功率器件外延片、芯片薄膜沉积设备零部件、晶圆检测设备(AWX)成像检测平台结构件等,广泛应用于半导体设备领域、新能源及电力设备领域、医疗器械领域和通用设备领域。随着公司在半导体零部件领域和新能源的不断发展、公司新产能的不断释放,下游市场需求回暖,国内半导体零部件进口替代提速,公司业绩有望更上台阶。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6 亿元、2.11 亿元、3.29 亿元,EPS 分别为1.70 元、2.64元、4.12 元,PE 分别为32X、20X、13X。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技术开发和迭代升级风险、市场竞争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