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7.81 亿元,同比下降5.26%,归母净利润1.03 亿元,同比下降21.71%;其中第三季度营收3.12 亿元,同比增长8.07%,归母净利润0.47 亿元,同比增长12.06%。
简评
单季度收入、利润增速同比转正,盈利能力显著修复Q3 收入增速转正,业绩符合预期。2022Q3 单季度实现营收3.12 亿元,同比增长8.07%;归母净利润0.47 亿元,同比增长12.06%,我们判断Q3 业绩增长主要受益于汽车电子、医疗与个人护理、AR/VR 等领域产品的顺利拓展。未来随着新产品持续放量,业绩增长有望提速。
毛、净利率逐季度提升,盈利能力显著修复。公司2022Q3 单季度毛利率为30.34%,同比提升0.30pct,环比提升2.05pct,公司毛利率提升主要受益于产品销售结构的优化调整,产能利用率的提升,新兴市场的增长以及高附加值产品的量产。我们判断,随着公司产品结构的持续优化,利润率仍有上行空间。
从期间费用表现来看,2022Q3 公司期间费用率合计为14.28%,同比下降2.79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3.63%、4.72%、9.44%、-3.51%,同比分别-0.58、+0.44、-1.76、-0.89pct,公司重视费用管控,推行全面预算管理,Q3销售、研发、财务费用均有一定程度下降,管理费用的增加主要由于公司持续深化内部改革所致。归结到净利润端的表现,2022Q3 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0.47 亿元,归母净利率为15.23%,同比提升0.54pct,单季度盈利能力已显著修复。
重点聚焦汽车电子、AR/VR 等领域,开拓增量市场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精密部件+传动系统+控制系统”一体的系统化解决方案,实施差异化的业务战略,紧抓市场需求,进行应用多元化布局,重点聚焦汽车电子、智慧医疗、AR/VR等领域的开拓。公司从客户定制化产品研发转变为主动调研应用场景,主动把握市场需求,提供面向应用的解决方案。
①汽车电子:公司重点发展汽车电子领域,聚焦增量市场。公司是早期配套汽车行业头部客户核心部件的主要供应商之一,拥有匹配汽车行业的相关体系认证、行业技术储备及自身的技术能力积累。在新项目、新产品开发方面,公司积极参与比亚迪、长城、蔚小理等国内新能源汽车客户智能屏、电动尾翼、隐藏式门把手、PLG 等应用领域项目,持续扩充新产品线、丰富产品类型,目前已完成汽车尾翼和吸顶屏、隐藏式门把手等创新产品的方案设计和开发,部分产品已进入量产阶段。预计汽车产品的单品价值量将持续提升,汽车电子板块将成为公司重要的业务板块之一。
②AR/VR:在AR/VR 领域,公司的微型传动系统在设备用自动调整装置得到应用;公司具备从硬件电路设计与制造、电控软件开发、传动方案设计、模具开发制造及齿轮箱批量制造的综合能力,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随着下游客户AR/VR 产品的量产出货,公司产品将进一步打开成长空间。
③智慧医疗:公司提供的吻合器、胰岛素泵等解决方案,解决了低噪音、精密计量、高可靠性要求等难题。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微型传统系统龙头,顺应下游“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趋势,持续拓展产品的应用领域,期待新产品带来的业绩弹性持续释放。预计公司2022-2024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2.01、16.37、22.8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3%、36.3%、39.8%;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5、2.60、3.81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9%、67.9%、46.6%,对应PE 分别为56.9、33.9、23.1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①市场竞争风险:公司所处的微型传动行业与传统传动行业在产品规格、主要材料、生产工艺、主要功能、应用领域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公司在国内国外均面临一定程度的竞争。如果公司不能在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产品质量、资金实力、经营管理等方面及时全面提高市场竞争力,将面临市场份额下降、毛利率下降的风险,从而给公司长远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②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公司主要原材料包括微型电机、塑胶粒、齿轮、轴、支架、模具材料、轴承、外壳、电子料、包材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对公司带来采购风险和生产制造成本上升的风险,从而对公司主营业务和盈利能力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