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2022 年和2023 年一季度,公司收入增长较为稳健,主要得益于:①交流伺服各产品技术性能提高,实现进口替代;②抓住下游光伏、锂电、机器人、半导体等行业结构性机会;③营销模式变革开拓了客户及销售渠道。
公司盈利能力承压,主要由于①产品结构变化;②加大研发投入、扩展销售渠道、实施股权激励政策导致费用增加。展望全年,随着公司过往技术底蕴逐步显现和近年来三线协同的营销布局、销售渠道开拓作用显现,预计公司将迎来“加速增长年”。
事件
事件一
2022 年公司实现营收13.38 亿元,同比增长11.20%,归母净利润2.20 亿元,同比增长0.9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30 亿元,同比降低36.01%。其中,Q4 单季度营收3.98 亿元,同比增长+45.50%,归母净利润0.11 亿元,同比减少65.3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02 亿元,同比降低106.04%。
事件二
2023 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15 亿元,同比增长4.07%,归母净利润0.36 亿元,同比减少35.6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32亿元,同比减少39.82%。
简评
2022 年收入实现稳定增长,伺服系统业务贡献主要增量2022 年,公司在制造业景气度较弱的背景下实现收入稳健增长,具体来看:①伺服系统类业务实现营收4.02 亿元,同比增长26.79%,主要得益于公司交流伺服各产品技术进步显著,获得众市场客户青睐和大量进口品牌替代的机会,并在光伏、锂电、机器人、半导体等新兴行业取得较快的增长。②步进系统2022 年销售实现营收6.41 亿元,同比增长8.95%,主要由于公司通过研发中高端产品技术例如多总线、多合一、多认证、高精度步进等,同时拓展新行业新应用,进一步提升了步进产品线的市场占有率。③控制技术类业务实现收入1.82 亿元,同比增长0.40%,小型SC 系列、中型MC 系列、大型LC 系列PLC取得良好市场突破,PLC 产品收入实现翻倍增长。
2022 年盈利能力短期承压,主要由于产品结构调整和股权激励费用增加2022 年,毛利率、归母净利率分别为37.57%、16.47%,同比分别下降4.07、1.68pct。
毛利率下降主要由于:①芯片供应紧张、原材料价格上涨。②伺服系统类业务占总营收比重达到30.03%,同比提升了3.69 个pct,该业务毛利率为28.34%,低于整体毛利率水平。③2022Q4 面对行业需求放缓等竞争局面,公司进行了策略性降价、主动让利于客户。④2022Q4 新增了一些临时性的口罩机相关业务需求,此部分业务收款情况较好但毛利率偏低。
净利率下降主要由于:①毛利率短期承压。②期间费用率27.65%,同比上涨4.03 个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8.43%、6.34%、0.69%、12.20%,同比分别增加0.91、1.05、1.15、0.92 个pct。除股权激励带来的股份支付费用2,174.85 万元外,公司管理费用率增加还由于战略变革咨询费用增加,销售费用率增加由于经销商和渠道建设力度加强,研发费用率提升是由于2022 年组织变革以后8月份招聘研发人员变多,支付员工薪酬上升。
2023Q1 营收稳健增长,得益于公司产品竞争力和渠道力量提升2023Q1 消费和出口下降导致制造业景气度降低,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3 月累计同比增速7.0%,同比下降8.6 个pct,而公司营收实现稳健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伺服系统等产品竞争力和渠道力量提升,在光伏、锂电、半导体战略性新兴市场取得持续较快的增长。
2023Q1 盈利能力继续承压,产品结构调整和股权激励费用压力仍存2023Q1 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38.17%、11.29%,同比分别减少2.35、6.95 个pct。
毛利率下降主要由于产品结构变化——毛利率较低的伺服系统类业务依然相对保持较快增长。
净利率下降主要由于:①毛利率短期承压。②期间费用率29.37%,同比增加6.83 个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9.15%、6.44%、0.24%、13.54%,同比分别增长2.06 个pct、增长1.91 个pct、下滑0.04 个pct、增长2.90 个pct,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增加主要由于股权激励费用增长,2023Q1 股权激励费用摊销 1,124.76 万元,此外,公司积极拓展渠道、加大研发投入使得销售费用率、研发费用率提升相对较快。
随行业需求回暖、新品效应和营销升级发力,2023 年公司预计将进入“加速增长期”
①从需求来看,公司有望持续受益于制造业产业升级趋势和人工替代趋势,随制造业新一轮景气周期开启,公司抓住光伏、锂电、半导体、3C 行业进口替代机会,订单增速将持续回升。②从供给来看,公司聚焦智能制造产业的装备控制系统赛道,提供“控制+伺服+步进+视觉”产品组合和解决方案,产品定位为行业中高端水平,现阶段已达国际中等水平、国内一流水平,新产品和新技术不断得到客户的广泛认可,尤其是高端交流伺服产品和大中小型PLC 产品,进口替代正在加速。③从市场开拓角度看,公司积极推进营销变革与布局,构建“三线协同”的销售体系:a)行业线方面聚焦战略性新兴行业(光伏、锂电和半导体行业)和先进制造业领域(如3C、电子、现代物流等行业),运动控制技术与行业典型场景融合打造细分机型解决方案;b)区域线设立代表处反馈市场竞争需推动渠道合作;c)产品线协同行业线深度互锁,共同帮助大行业大客户提升设备控制水平和实现进口替代,并协助区域线推广新产品了解新技术攻破新客户。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公司是国内工控少有的同时拥有运动控制器、驱动器、电机综合研发平台的专业化运动控制集团,部分核心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内部管理变革下新产品进口替代效果显著、借助渠道伙伴开拓销路,将进一步提升公司市占率。随行业需求回暖、新品效应和营销升级发力,2023 年将迎来公司“加速增长年”。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2、3.16、3.55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39%、25.43%、12.37%,对应PE 分别为23.21、18.50、16.46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分析
① 研发风险可能无法实现预期经济效益风险:公司的研发立项均是基于对市场需求的充分调研和市场需求预测的判断,具有周期长、环节多、风险高的特点,容易受到某些不可预测因素的影响,研发项目很可能无法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进而可能引致公司盈利能力下降。
② 市场竞争加剧导致经营业绩下降风险:由于公司电梯行业产品的销售收入占比较高,当房地产市场景气度出现下滑时,公司在电梯行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将受到影响。居于高端市场的外资品牌在不断扩大产品系列,内资品牌也在全面拓展中高端产品市场,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公司存在因市场竞争加剧引致的经营业绩下降风险。
③ 人才架构优化、人才建设未到合理目标风险: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格局,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业务发展及转型的诉求等,公司在人才结构优化、人才建设等方面面临压力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