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建筑设计民企实力强劲,客户结构多元订单充裕。公司为建筑设计行业的领军品牌之一,前身成立于1993 年,2019 年登陆资本市场,立足建筑设计咨询拓展至全产业链并布局建筑科技业务,承接众多设计咨询和EPC 项目获得多个行业奖项,其中装配式建筑设计和BIM 研发应用成果丰硕,技术水平位居行业前列,行业地位不断提升。公司立足华南全国布局,客户结构由地产开发商拓展至政府类和工商企业客户,营收和业绩规模快速增长,2020 年实现营业收入18.94 亿元,2016-2020 年营收CAGR 达41.27%;归母净利润由2016 年的0.93亿元增长至2020 年的1.73 亿元(yoy+27.24%),2021 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41 亿元,同比增长28.34%,2021 年公司对个别项目进行坏账计提,业绩同比下滑至0.9-1.1 亿元,未来有望轻装上阵。近几年,房建设计下游地产行业整体承压,但公司下游客户结构多元,综合竞争实力较强,新签订单持续增长,2020 和2021H1 建筑设计新签合同额分别为23.18 亿元( yoy+61.15% ) 和10.75 亿元(yoy+18.87%),订单充足助力未来主业成长。
“十四五”保障房建设需求广阔,装配式设计龙头订单承揽优势显著。
保障房建设为我国“十四五”期间重点建设内容之一,相关推进政策密集发布,住建部提出 “十四五”期间,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占新增住房供应总量的比例应力争达到30%以上,《“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明确 “十四五”期间,40 个重点城市初步计划新增650 万套(间)。装配式建筑技术在保障房中的应用在政策和技术上均具备有利条件,保障房建设的快速推进将助力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公司是深圳保障房设计和建设的引领者,长期参与深圳保障房设计标准的制定,承接了多个深圳市保障房项目的设计和EPC 项目,和政府机构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并基于装配式技术开发出保障房产品体系投入项目使用。
同时,公司为装配式建筑设计龙头,研发成果、技术水平和代表性项目体量规模位居行业前列,装配式板块经营规模快速扩大订单高增,未来在保障房项目订单承揽上综合优势显著。
深入发展布局建筑科技,BIM 研发持续加码未来可期。建筑行业数字化为长期发展趋势,其中BIM 技术为核心驱动力,2011 年起,我国BIM 技术研发应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目前国内BIM 工程应用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十四五”期间BIM 推进政策密集发布,助力行业数字化发展。公司是国内较早启动BIM 专项研究的设计企业之一,已深耕BIM 研发十余年,可提供全流程全专业BIM 正向设计,在公司内普及度提升迅速,目前用BIM 正向设计开展的项目总建筑面积超过800 万㎡,并研发出多端跨企业设计平台CAPOL iBIM。在审图环节,公司开发出多端跨企业协同审查系统,与万翼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旨在将AI 能力与BIM 模型审查相结合,实现BIM 项目服务的智能化转型。在BIM 软件研发领域,拟与国内工业软件龙头中望软件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展国产BIM 软件研发销售。公司立足主业,利用自身在建筑行业的经验成果以及BIM 应用技术优势,积极对外开展合作,持续深入布局BIM 业务,其BIM 软件商业化进程有望加快,助力公司打造新的业务增长点,未来科技转型和长期发展值得期待。
投资建议:公司资质优异,技术实力雄厚,为建筑设计领域的优质民营龙头,行业地位不断提升,优质客户资源丰富,立足建筑设计,拓展业务链长度至全过程咨询和EPC。同时装配式设计和BIM 应用水平行业领先,在保障房领域客户资源和技术经验优势显著。目前公司现金流充裕、在手订单充足,支撑未来业绩释放,有望全面受益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建筑工业化发展和保障房建设推进力度,市占率进一步提升可期。此外,公司长期布局建筑科技领域,BIM 技术成果丰硕,正向设计应用不断普及,同时开展对外合作持续加码BIM 软件研发,充分受益建筑数字化发展趋势,未来建筑科技转型可期。我们看好公司未来的成长空间,预计公司2021-2023 年营收分别为26.79 亿元、32.49 亿元和39.20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1.4%、21.3%和20.6%,净利润分别为1.02 亿元、2.50 亿元和3.14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0.9%、143.9%和26.0%,EPS 分别为0.52 元、1.27 元和1.60 元,动态PE分别为38.5 倍、15.8 倍和12.5 倍,PB 分别为2.8 倍、2.4 倍、2.1倍,维持“买入-A”评级,目标价28 元。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大幅波动;疫情控制不及预期;政策推进不及预期;固定投资下滑;省内勘察设计行业营收增速不及预期;广东省内营收占比不及预期;省外扩张不及预期;建筑科技业务进度不及预期;人员流失;客户经营状况下滑;行业竞争加剧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