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2022 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4.85 亿元,同比+21.2%;实现归母净利润1.63亿元,同比+18.9%。其中,2022Q2 实现营收12.85 亿元,同比+17.7%;实现归母净利润0.94 亿元,同比+14.4%,业绩超出市场预期。在二季度行业受到局部疫情反复冲击的背景下,公司汽车电子、精密压铸等业务保持快速增长,Q2 单季度收入为历史次高,归母净利润为上市后新高。我们上调2022/23//24年EPS 预测至0.92/1.30/1.83 元(原预测为0.85/1.20/1.69 元),给予公司2023 年50xPE 的估值,对应目标价65 元,维持“买入”评级。
2Q22 业绩超出市场预期,归母净利润创上市后新高。公司发布2022 年中报,2022 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4.85 亿元,同比+21.2%;实现归母净利润1.63 亿元,同比+18.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49 亿元,同比+31.3%。其中,2022Q2实现营收12.85 亿元,同比+17.7%,单季度营收为历史次高;实现归母净利润0.94 亿元,同比+14.4%,单季度归母净利润为上市后新高;实现扣非归母0.84亿元,同比+42.0%,超出市场预期。公司2022Q2 收入、利润端增长亮眼,主要系因公司前期积累的新项目逐步放量,汽车电子、精密压铸新项目不断量产落地。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局部疫情反复的外部不利条件下,公司业绩增长亮眼,凸显成长潜力。
持续投入研发,经营韧性体现。2Q22 公司毛利率为21.1%,同比-1.3pcts,环比-0.9pct,2022 年二季度毛利率同比略有下滑,主要系因上游原材料价格高企、行业缺芯影响。费用率为14.5%,同比-2.0pcts,环比-2.1pcts,费用端改善显著,体现了公司的经营韧性:其中,销售费用率为3.8%,同比-1.6pcts;管理费用率为3.0%,同比-0.2pct;研发费用率为7.9%,同比+0.1pct,主要系因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进AR-HUD 等产品开发升级,截至报告期末已取得专利713 项,其中发明专利281 项;财务费用率为-0.3%,同比-0.3pct。
发布20 亿元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加码座舱、轻量化以及智能驾驶。8 月19日,公司发布公告,拟向≤35 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1.43 亿股股份(占发行前总股本30%),募集资金总额≤20 亿元,主要用于智能汽车电子产品产能扩建项目(拟使用募资10.99 亿元)、汽车轻量化零部件产品产能扩建项目(拟使用募资7.03 亿元)、智能驾驶平台研发项目(拟使用募资1.98 亿元)。汽车电子和轻量化零部件项目主要用于扩大产能,满足后续订单增长需求;智能驾驶项目主要用于购置研发软硬件,研发驾驶域控和其他辅助驾驶产品,引进优秀人才,提升技术水平。公司通过定增进一步加码智能座舱、轻量化和智能驾驶业务,扩建产能,拓展业务范围,为公司后续增长提供动力。
在手订单充沛,与华为合作打开成长空间。公司为座舱电子平台型公司,2022H1 公司汽车电子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6.03 亿元,同比+19.1%,报告期内获得来自长安、长城、吉利、蔚来、理想等自主车企和造车新势力的多个项目定点。此外,精密压铸业务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公司精密压铸业务2022H1 实现营收6.08 亿元,同比+42.1%,新获得国内领先新能源汽车企业的高端精密零部件及新能源三电系统等多款产品定点,并成功导入比亚迪、博世等客户的新项目。6 月30 日,公司与华为签署智能车载光业务合作意向书,在智能座舱尤其是AR-HUD 领域进行深入合作,合作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我们认为公司有望借助华为在通信、芯片、汽车底层等领域的先进技术,结合公司在汽车电子、精密压铸方面多年积累,持续推进产品升级及客户矩阵拓展。
风险因素:汽车行业景气度下行;公司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公司新产品和新客户扩展不及预期。
投资建议:在二季度行业受到局部疫情反复冲击的背景下,公司汽车电子、精密压铸等业务保持快速增长,Q2 单季度收入为历史次高,归母净利润为上市后新高。公司主营业务汽车电子和精密压铸业务双轮驱动,在手订单充沛,汽车电子业务目前获得来自长安、长城、吉利、蔚来、理想等自主车企和造车新势力的多个项目定点,精密压铸业务成功导入比亚迪、博世等客户供应链,业绩弹性较大,我们上调2022/23/24 年EPS 预测至0.92/1.30/1.83 元(原预测为0.85/1.20/1.69 元),参考智能汽车可比公司(德赛西威、经纬恒润等)PEG=1.2,公司作为智能座舱平台型公司,参考行业PEG 水平,给予2023 年50xPE,对应目标价65 元,维持“买入”评级。